“榆林日報”
產業的興盛離不開科技的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更離不開科技的支撐。近年來,科技部佳縣幫扶團認真做好優質人才選派承接和服務保障工作,發揮科技支撐優勢,做大做強地方特色產業。
掛面生產技術員上桿拉條 王疆瑜 攝
2022年,在科技部佳縣幫扶團的推動下,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承擔的“特色干果產業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項目落地佳縣。
4月的黃土高原雖風沙彌漫,卻抵擋不住遠道而來的“客人”,在佳縣方塌鎮圪嶗灣村的榛子園,中國林科院的兩位研究員和村民一起補栽榛子苗,他們一邊記錄著種苗的編號,一邊指導村民科學栽植。這片長勢甚好的榛子園雖然占地只有30畝,但它承擔的使命重大。
“這片榛園承載了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重點研發項目,這個地方是丘陵溝壑、干旱半干旱區,我們選出來20多個品種在這里試種,沒想到它長得這么好。這對下一步把榛子樹種繼續往北推進有重大的意義。”中國林科院林業所榛子創新研究團隊教授梁麗松說。
據梁麗松介紹,通過三年的試驗試種,目前已經確定幾種適宜佳縣當地栽植的品種,后續將根據掛果情況進一步建立起苗木種植、輕簡化管理和省力化栽培技術體系,并形成示范。在圪嶗灣村,科技部佳縣幫扶團不僅帶來了新品種、新技術,還送來了高層次人才。
查看溫室草莓種植情況 王疆瑜 攝
“從2021年開始,科技部定點向佳縣圪嶗灣村派駐選調生,日常的主要工作是負責幫忙協調全國的高校院所、專家團隊,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對優勢品種進行試種、示范,進而帶動當地村民增收。”科技部派駐圪嶗灣村選調生李宗洋說。
據了解,幫扶工作開展以來,科技部佳縣幫扶團努力發揮項目撬動作用,結合受援地產業布局和技術難題,通過技術攻關、協同創新等措施,全面提升本土產業的質量效益。
榆林市黃土地現代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的掛面生產車間,機器轟鳴,工人們嫻熟地盤條、繞條,上桿拉條一氣呵成,一排排細如發絲的掛面便映入眼前。誰能想到這個規模不大的生產車間,去年僅掛面的銷售額就達到2000多萬元,而這都得益于科技部的技術幫扶。
“原來的產品單一,研發投入也不多,后來在科技部的幫扶下,我們研發了多種口味的新品,根據市場需求加入了手工醋、澤蒙油,并且增加了禮盒包裝,銷售額一下就提高了。”該公司銷售負責人李娟娟介紹。
近年來,科技部佳縣幫扶團始終圍繞“立足縣域實際、面向產業需求、強化科技支撐、促進鄉村振興”的原則,讓科技之光在佳縣這座山城閃耀,為佳縣高質量發展輸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據了解,2024年,在科技部的幫扶下,佳縣高質量實施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7個,使用專項資金1000萬元,爭取省市科技資金800余萬元,助力紅棗雜糧等特色產業發展壯大。
“后續科技部佳縣幫扶團將通過抓好企業培育、抓好平臺驅動、抓好項目建設,助力佳縣項目成果就地轉化,撬動產業轉型升級。”佳縣副縣長李忠林說。
記者 王疆瑜 龐亞飛
編輯 強小強 校對 秦學 責編 李治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