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黛瓦
鐫刻著千年文明密碼
市井巷陌
洋溢著人間溫情絮語
山河為卷,歲月作筆
讓我們穿越時空經緯
“以城相見”
遇見榆林
在無定河與黃河的臂彎里,
榆林,這座曾以"三拓榆陽"
聞名九邊的塞上重鎮,
將古時的邊塞詩篇與現代的工業交響曲
編織成獨特的塞上新韻。
千年文明層累如紅石峽的丹霞巖層,
邊塞烽煙、商路傳奇與工業史詩
交融成一部立體而豐富的畫卷。
塞上明珠:凝固的時光印記
統萬城遺址如一枚白玉印章
鑲嵌在毛烏素沙地上,
1600年前夯筑的城墻
至今泛著冷光。
當年工匠們以蒸土夯筑,糯米汁為膠,
筑就這座“堅可礪刀斧”的白色城池。
殘垣斷壁間,月光傾瀉如霜,
仿佛仍能聽見駝鈴叮當。
統萬城遺址位于榆林靖邊
站在鎮北臺巍峨的墩臺之上憑欄懷古,
似乎仍依稀可見當年駝隊的蜿蜒剪影。
鎮北臺有著“萬里長城第一臺”之名,?
磚石縫隙間,
似乎藏著戍邊將士的家書、商賈往來的契券,
或是一粒粒散落的茶磚碎末……
皆是商路繁華的無聲見證。
鎮北臺是榆林的地標之一
榆溪河水潺潺流過,?
紅石峽朱砂般的巖壁
承接了數百年文人墨客的豪情。
兩岸峭壁如削,
數十處摩崖題刻
在夕陽下流淌著鎏金般的光澤,
每一道鑿痕都是邊塞風云的凝固。
榆林紅石峽
榆林,始建于春秋戰國,興于明清。
當晨曦的第一縷陽光灑在文昌閣的飛檐上,
鐵馬風鈴輕輕搖曳,
奏響了一曲跨越數百年的晨曲。
榆林老街,這條悠悠的明清古街,
像一條時光織就的錦繡,
將九邊重鎮的輝煌與滄桑細細編織。
煙火氣十足的榆林老街
"南塔北臺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
這是榆林老街曾經的盛景。
明代榆林衛的設立,
讓這條老街開始書寫它的傳奇。
六座騎街樓閣——
文昌閣、萬佛樓、星明樓、鐘樓、凱歌樓和鼓樓,
如六顆璀璨的明珠串聯起這條歷史長廊。
漫步其間,腳下的青石板
已被歲月打磨得溫潤如玉。
榆林老街見證著榆林的歷史
夜幕降臨時,老街換上了另一副容顏。
紅燈籠在晚風中輕輕搖曳,
將斑駁的磚墻染上一層溫暖的色彩。
非遺工坊里,剪紙藝人的剪刀在紙上飛舞;
陜北說書人的三弦聲在街角響起,
講述著紅石峽的傳奇故事。
老街,是榆林這座城市的一個符號。
既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文化的傳承者,
它將九邊重鎮的輝煌、
商旅駝隊的傳奇、
邊塞文化的精髓,
都珍藏在它的青磚黛瓦之間。
古老與現代交織的榆林
大地長歌:黑金與綠意的交響
陜北地區和河套地區,
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地交界處,
榆林如同一幅展開的地理長卷。
毛烏素沙地在西北部鋪展出金色的波濤,
麻黃梁的丹霞地貌在東南方綻放出赤色的火焰,
而榆溪河則如一條碧綠的絲帶,
將這片土地上的蒼涼與豐饒連接在一起。
榆林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
這里是風與沙的角力場,
是水與土的共生帶,
更是人類文明與大自然交織的地理史詩。
這也是一片被大地慷慨饋贈的富饒之地,
黑金涌動,煤海翻騰,
煤、氣、油、鹽資源富集一地,
國內外罕見。
陜煤曹家灘礦業有限公司10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工作面?
億萬年前的光熱被封印在巖層之下,
化作榆林豐富的能源蘊藏。
這片土地 曾書寫過輝煌的能源史詩,
煤化工裝置如鋼鐵森林般生長,
把黑色原煤轉化成豐富多樣的化工產品。
而今,能源之城正向“綠”向“新”而行,
煤礦智能化生產運行,
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
上下游產業“協同作戰”,
讓生產更環保、更高效。
國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乙二醇裝置?
黃沙退卻處,樟子松林涌起蒼翠,
土豆田壟間,綠意與豐收相擁。
昔日黃沙漫漫的毛烏素沙地,
如今很多地方已是綠意盎然。
小紀汗鎮的10萬畝樟子松林海,
每逢風過,松濤如遠古駝鈴回響;
小壕兔鄉大壕兔村巨大的“光伏海洋”,
在陽光下浮動耀眼藍波……
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里,
丹霞赤壁與白色風車構成超現實畫卷——
以科技為筆,重繪大地畫卷。
陜西大地種業(集團)有限公司第二農場種植的土豆迎來豐收 ?
榆林市榆陽區小紀汗鎮10萬畝樟子松基地
陜西華電新能源發電有限公司小壕兔光伏電站
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丹霞赤壁與白色風車同框
榆林,
不僅蘊含著豐富的煤、油、氣等礦產資源,
也擁有著得天獨厚的風能、光能等自然資源。
地下蘊藏的黑色礦藏,
與地上璀璨的綠電星河在此交匯,
榆林把新能源
作為能源城市轉型和培育新支柱產業的關鍵,
科技創新,智慧賦能,?
能源之城華麗蝶變。
文化傳承:古韻新聲的交響
“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彎哎……”
在榆林,有一座“聽得見的博物館”,
這就是陜北民歌博物館,
生性豪爽的陜北人,
用陜北民歌唱出了黃土高原的綿延起伏,
唱出了九曲黃河的奔流滋養,
唱出了頂天立地的大氣磅礴。
榆林陜北民歌博物館是一座“聽得見的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
一曲曲高亢悠揚的歌聲
在四面八方此起彼伏。
和普通博物館不同,
游客們每到一處展區,
就能聽到相關非遺傳承人的
親身實地演唱。
非遺傳承人在榆林陜北民歌博物館為游客演唱
“小河水從我家門前過,
對面樹上住著喜鵲窩……”
在榆林“非遺”進校園的活動現場,
小姑娘有板有眼地演唱著民歌《陜北姑娘》。
在榆林的大街小巷、公園廣場,
時常可見非遺文化表演。
春節期間的“陜北榆林過大年”活動,
也成為榆林鮮活的文化名片。
在榆林舉行的2025全國秧歌展演橫山老腰鼓表演
榆林小學生在“非遺”進校園活動中感受非遺魅力
在位于榆林老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里,
有很多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室。
剪紙藝人用剪刀展現著塞上明珠的傳奇歷史,
雕刻藝人用石頭講述著陜北文化……
非遺文化在煙火中傳承,
傳統與現代于此交融,
古韻與新聲交織,
譜成一曲屬于黃土高原的動人樂章。
非遺傳承人在榆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創作
榆林,
這座承載著千年邊塞風云
與現代工業榮光的城市,
正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黃土高原之上。
從統萬城的蒼涼遺跡到鎮北臺的巍峨雄姿,
從紅石峽的摩崖石刻到麻黃梁的丹霞奇觀,
歷史的厚重與自然的壯美在這里交織。
而今,
榆林更是 書寫著“綠色未來”的轉型篇章。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傳統與現代、自然與科技、歷史與未來,
正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融合共生,
譜寫著一曲屬于榆林的壯麗史詩。
撰文|王劍??
海報設計 | 趙蕾
海報攝影 | 嚴磊????
圖片 | 邱活 嚴磊 王哲 陳柏全 朱軍強 延楊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