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剛在日內瓦會談,發布聯合聲明,還沒過24小時,特朗普再度展現變臉。
在記者的提問中,他稱“如果90天后,中美沒有達成長遠的協議,那么他將再次大幅度提升關稅”。
那么這次兩國會談,都達成了什么協議呢?特朗普為何要這樣說?
會談核心成果
雙方在日內瓦會談中達成實質性進展,主要體現在關稅調整與磋商機制的建立,根據聯合聲明,美方承諾取消 2025 年 4 月 8 日和 9 日行政令中加征的 91% 關稅,修改 4 月 2 日行政令中 34% 的對等關稅,其中 24% 暫停實施 90 天,保留 10%。
中方則相應取消 91% 的反制關稅,暫停 24% 的反制措施,并保留 10%,調整后,美方對華實際關稅從 145% 降至 30%,中方對美關稅從 125% 降至 10%,并且雙方同意建立定期磋商機制,可在中美或第三國進行,以持續溝通經貿議題。
誰承想,聯合聲明的墨水還沒干透,特朗普那張臉,說變就變,記者追問,要是90天談不攏,對華關稅會不會飆回145%?他則直言:“那倒不至于,但肯定會大幅上漲,”他還特地補充,雖然能漲得老高,但145%那種極端玩法意味著“脫鉤”,那可不是他的本意。
聯合早報《特朗普:中國同意取消所有非關稅壁壘》
仔細扒拉一下這份聯合聲明里關于關稅的條條框框,動作確實不小,從四月二號那輪關稅升級戰開始,雙方互相加碼的關稅,這次同意一口氣取消掉91%,這么一加一減,美國對華關稅稅率暫時落到了54%,而中國對美關稅則調整到34%。
雙方還各自給24%的關稅按下了“暫停鍵”,暫停多久,不多不少,正好是特朗普張口閉口提的那個90天。
如果把這暫停的部分也從賬面上刨掉,中美之間實際跑的關稅,一度低到美國對中國30%,中國對美國10%。從之前劍拔弩張的145%和125%高點一下子跳水到這,幅度不可謂不大。
特朗普為何“搖擺”
特朗普這般反復無常,與其國內政治經濟壓力密切相關不少人猜,之前那長達一個月的“脫鉤”預演,已經讓他自己嘗到了苦頭,心里發怵。
支持率要是再這么跌下去,未來的政治前途可就懸了,說到底,西方的政客,哪一個不是看著民意吃飯的,美國的企業和老百姓,也早就被高關稅壓得喘不過氣。
《紐約時報》這類媒體就點破了,正是這股子壓力,才把這輪談判往前推了一大把,甚至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美國經濟,特別是股市和債市,隔三差五就來一輪過山車,讓“關稅大棒”再揮下去的代價,明晃晃地擺在那兒。
中方強硬立場迫使美方讓步,滿足了中方核心訴求。特朗普的 “極限施壓” 策略旨在平衡國內鷹派與民意,同時試探中方底線,他的反復表態既是對國內政治的交代,也是談判桌上的籌碼,試圖在稀土等關鍵領域換取更多利益。
王牌對王牌
美國那邊,最眼巴巴盼著的,就是中國能給稀土對美出口“松綁”,聯合聲明的第三段確實提了一嘴,說中方同意暫停或取消從2025年4月2日開始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這里頭,就間接指了之前對稀土出口的“加碼限制”。
稀土,這玩意兒被叫做“工業維生素”,從你手里的智能手機到天上飛的精確制導武器,哪一樣都離不開它。全球探明的稀土儲量,中國占了大頭,更要命的是冶煉分離這塊核心技術和產能,中國幾乎是壟斷地位。
一旦稀土供應卡殼,美國的軍工、半導體這些高科技產業,立馬就得抓瞎。這才是特朗普政府火急火燎想在稀土問題上找突破口的真正原因。
中國也清楚美國想要什么,所以就在中美談判即將開始的時候,中國先是在深圳開了個“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專項行動現場會”,緊接著聯合聲明一發,又在長沙搞了個“加強戰略礦產出口全鏈條管控工作部署會”。
一打一防,信號再清楚不過:稀土這塊戰略資源,想讓中國輕易松口,沒那么容易,聲明里說的“暫停或取消”,更多人解讀是取消了那個特定日期之后的“加碼限制”,而不是把原來的管控政策整個推翻。
美國想用關稅的增增減減來換稀土全面放開,在中國看來,恐怕有點一廂情愿,連美媒都替美國捏把汗,說稀土是中國對美貿易戰里最硬的底牌,簡直“無敵”。
與此同時,聯合聲明里對美國關心的“芯片、光刻機還有那20%的芬太尼稅”這些敏感話題,卻著墨不多,甚至可以說是輕輕帶過,這顯然是給美國留了些念想,也給自己留了些后續談判的籌碼。
至于芬太尼稅,中國外交部早就把話說得很明白:美國自己不地道,無理加征,真心想合作就別總甩鍋抹黑。這場大國博弈,遠不是一紙聲明就能說清楚道明白的。
誰更能“耗”下去?
此次會談雖緩解緊張局勢,但中美經貿關系的深層矛盾未根本解決,美國試圖通過關稅施壓實現貿易再平衡和產業鏈回流,但中國經濟韌性、內需市場及 “一帶一路” 合作形成有效緩沖。
美國對這次會談的階段性成果,算是滿意的,也模模糊糊意識到,跟中國維持經貿合作關系挺重要,但這絕不意味著貿易摩擦就此偃旗息鼓了。
美國這次大幅降低關稅,說白了,更多是怕國內經濟扛不住,怕企業和市場再受重創,而不是從根子上反省關稅戰對兩國關系、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造成的巨大傷害。
實際上,這次中美會談前,美國也給過其他被加征“對等關稅”的國家類似的90天緩沖期,想逼人家簽不平等條約。
日本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第一個坐上談判桌,結果到現在也沒從美國那兒拿到什么實質性的好處,所謂“談不妥就加關稅”,更像是美國在談判桌上極限施壓、撈好處的老套路。
所以,中國對未來的談判走向,腦子一直很清醒,從沒指望一兩次磋商就能把所有疙瘩都解開,而是時刻準備著打一場“持久戰”,取消的那91%關稅,在中國看來,本來就是不該有的額外負擔,真正的硬仗,可能才剛剛開始。
結語
如今的關稅調整也是為中美經貿關系提供了喘息空間,但 90 天的暫停期也埋下隱患,若后續談判未能達成協議,特朗普可能兌現關稅威脅,進一步沖擊全球供應鏈。
然而,美國經濟對 “中國制造” 的依賴及中方反制措施的有效性,使全面 “脫鉤” 代價高昂。雙方需在相互尊重基礎上尋求平衡,避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以維護全球經濟穩定。
文章信源:
原文刊登于聯合早報---2025.05.13:《特朗普:中國同意取消所有非關稅壁壘》
原文刊登于觀察者網---2025.05.13:《“面對特朗普關稅威脅,中方強硬立場最終奏效并迫使美方讓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