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鹽場
從化學的角度上看,鹽指的是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如NH4+)與酸根離子(或非金屬離子)結合的化合物。這聽起來是有些生澀。
呵呵,別擔心,我們今天不是上化學課,是討論平時吃的鹽,只需要一點點的化學知識。食鹽,化學名叫氯化鈉,是由氯離子(非金屬離子)和鈉離子(金屬離子)構成的。
海水是鹽的“故鄉”,海水中含有各種鹽類,其中百分之90左右是氯化鈉,也就是食鹽;另外,還含有氯化鎂等其他各種元素的鹽。氯化鎂和食鹽氯化鈉在構成上的區別在于,一個的金屬離子是鈉、另一個是鎂。因為有了這個區別,氯化鈉的味道便是咸的,而氯化鎂的味道是苦的。
海水又咸又苦,就是因為有氯化鈉,也有氯化鎂。對了,生活中做豆腐時用的鹵水,其主要成分也是氯化鎂;于是,鹵水便是苦的。
海水里有多少鹽呢?據說,如果把海水中的鹽全部提取出來平鋪在陸地上,陸地的高度可以增加153米;假如把世界海洋的水都蒸發干了,海底就會積上60米厚的鹽層。
海水里的鹽是怎么來的呢?海水中的鹽來自于陸地的巖石和土壤,在46億年前,地球剛剛誕生,此時的海水是淡的,但是在巖石和土壤中卻含有著大量的鹽分。后來因為地殼經過了強烈的運動,火山噴發,形成了大量的水蒸氣,于是就不斷下雨。
海鹽場
當雨水降到地面,便向低處匯集,形成小河,流入江河,一部分水穿過各種地層滲入地下,然后又在其他地段冒出來,最后都流進大海。水在流動過程中,經過各種土壤和巖層,使其分解產生各種鹽類物質、并溶解在水里。這些物質隨水被帶進大海。海水經過不斷蒸發,鹽的濃度就越來越高。
真的:人不吃鹽、身體會沒勁?
長期以來,在民間都流傳著這個說法,但是現在的一些專家學者并不認可。比如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教授李承晏就說:醫學上不認可這個說法,許多野生動物都不專門吃鹽,照樣野勁十足。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在神經傳導過程中,鉀鈉離子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的日常食品中天然富鉀的食品很多,但是鈉離子就不同了,天然食品中的含量都不高,所以人要通過吃鹽來補充鈉離子。
如果不吃鹽或者吃鹽過少,就會影響到神經活動和傳導信號的的能力,從而失去對肌肉的控制,也就是平常說的“沒有力氣”了。
現代的人攝取的食物種類豐富,可以獲得鈉離子的途徑很多;不像先前的人那樣,食鹽幾乎是唯一獲取鈉離子的渠道。所以,現在的人也就不再認同“人不吃鹽,身體沒勁”的觀點了。
假的:減少鹽攝入,可避免高血壓?!
在一個名稱為“世界各國居民食鹽攝入量調查項目”(1988年)中,醫學工作者把屬于世界不同地區的52個族群進行對比。經過評估后得出的結果是十分驚人的:如果非要在食鹽量和高血壓之間找到關系,那么這個關系就是,隨著攝入鹽分量的增加,人們的血壓反而降低了!
這項研究中,攝入食鹽量最高的人群是中國天津地區的居民,人均日攝入量為14克。但他們的血壓并沒有比美國芝加哥地區的居民更高;芝加哥地區的人均日攝入量只有6克。
沒有哪個飲食建議能夠如此深入人心,并使千百萬人嘟囔著把鹽罐收進柜子——從此開始清淡飲食。因為,據說食鹽與高血壓之間存在親密關系。這場反對食鹽的大規模運動開始于1972年。那年公開發表的一篇學術文章記述一項在老鼠身上做的實驗。當研究人員在喂老鼠的飼料中加入一定量鹽后,這些實驗鼠的血壓升高了。
專家建議:減少實驗攝入
一啤酒瓶蓋的鹽為6克
但是,這項實驗中采用的實驗鼠,本身就是一種對鹽分反應十分敏感的老鼠種類,比如,中國就有一個民間傳說稱,給老鼠吃了鹽、就會變成蝙蝠。并且,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是,實驗中給這種老鼠喂飼的鹽分用量、轉化計算到人身上,相當于每天一磅鹽!
可是很多營養醫學工作者對于這個實驗成果還是表示感謝,并且把這個結果向大眾傳播。
以我國為例,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好像食鹽供應并不緊張,由于其他食物供應緊張,人們就把一些食物用鹽腌了保存起來,如腌肉、腌魚,那時幾乎家家有腌咸菜的缸,目的是把青菜腌起來,免得菜少時吃不到菜。因此那時候人們吃的鹽不比現在的少,可那時候患高血壓的人極少。由此看來,高血壓與吃鹽多少確實沒有必然聯系。
據我所知,近30年來不同時段的全國營養調查表明,我國城、鄉人群食鹽的攝入量并沒有明顯改變,全國高血壓平均患病率卻增加了3倍。從這一點上說,高血壓的發病率與食鹽的攝入量也沒有必然的聯系。因為,30多年來食鹽的攝入量基本上沒有發生變化,高血壓發病率卻增長了3倍,如果此時還拿食鹽說事兒,還說食鹽是造成高血壓的元兇是避重就輕,是對高血壓的發病率真正原因的掩飾。
吃鹽多少無關高血壓,即高血壓的病因不是因為吃鹽多導致的,還需再找導致高血壓的原因。本來這件事就應該到此為止了。但是,對于學者來說丟了面子可是件大事,他們還是到處繼續散布有關食鹽的警告。
“讓人們減少食鹽攝入量是否弊大于利?”
比如老年人,如果放棄食鹽就會帶來風險。這樣做會損害他們的精神能力并抑制饑渴感,從而使他們身體吸收的水分減少。
有兩項新的研究成果顯示:限制公眾的食鹽攝入量會提高死亡率,還會促進心臟循環系統疾病的發生——吃鹽越少,發生機會越高。
后注:本文部分觀點來自[德]烏多.波爾默《飲食觀念誤區》一書,作者是德國最有聲望和最引起爭議的營養學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