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一輪較量,直接壞了印度的國家大計?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時刻,莫迪犯了嚴重的戰略誤判,帶著印度成了最大輸家。
這兩天最大的消息,莫過于中美談判了。中美雙方已經達成了初步一致,互相取消了將近100%的關稅,重新回到了4月關稅戰的原點。目前從明面上來看,雙方差不多是打了個平手,中國稍微占據了一些優勢和主動權。
但在無人問津的角落,印度可就慘了,明明是中美較量,印度卻是付出代價最大的那個。即使中國主動扛起了反美國關稅霸權的大旗,團結了金磚國家與上合組織,并跟包括歐盟、東盟在內的地區組織建立了進一步的合作。但依舊攔不住印度對美國的“光速滑跪”。
甚至,中國還特意發布了一條《不跪》的宣傳視頻,以此表達反霸權的堅定決心,并團結一切力量。可在過去一個多月的全球關稅戰中,印度還是第一個向美國“下跪”了。而現在中美首輪關稅較量結果出爐,莫迪顯然成了最大的小丑。
跟美國硬剛到底的中國,只被美國征收10%關稅,與美國的親密盟友英國一個待遇。而對美國百般求饒,甚至不惜出賣自身利益,換取特朗普高抬貴手的印度,卻被仍然被美國加征25%的關稅。
在中美關稅戰剛剛爆發之際,印度高官公開喊話,說什么印度前所未有的機遇來了,將取代中國成為世界供應鏈的最大贏家。但中美一輪意料之外的談判,直接打碎了印度的美夢,而且更是直接讓印度成為了最大輸家。
取代中國主宰世界供應鏈,以及大力推動新能源技術發展,是當前印度的國家大計,但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印度不僅美夢破碎,甚至連新能源技術的發展,都受到了嚴重影響。而關鍵就在于,中國在關稅戰下,進一步加強了對稀土的出口管制。
毫無疑問,中國主導著全世界的稀土市場,控制了全球將近70%的稀土開采量,以及90%的稀土加工產量。不過。印度依賴從中國進口稀土,并不是因為印度自己沒有。事實上,印度國內擁有大約700萬噸的稀土儲量,可是奈何技術不到家,沒辦法開采和加工,只能守著自家的稀土金山,然后找中國進口。
但現在的情況是,中國加強了對稀土出口的管控,直接摧毀了印度在新能源技術領域,剛剛立下的雄心壯志。只能說,莫迪一步錯步步錯,中國不是沒有給印度敲響警鐘。但人家莫迪根本不停,硬是要在美國那條破船上等死,時刻把中國當作最大的敵人。
就像這次的印巴沖突,莫迪也戰略誤判了,他以為美國會力挺印度,但結果呢,人家老美一句話都不多說,搞得現在印度陷入了尷尬境地。這次印巴沖突后首次發聲,一句話都沒有提到美國,顯然也是知道自己在熱臉貼冷屁股了。
印度莫名其妙成了最大輸家,還真怪不了任何人,只是怪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