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的人看似好像對人情世故一竅不通,實際上他們悟性極高,早就看透了人性的本質,只行大道。
我們這個社會有個普遍的看法,一個人若是不合群,就會被認為有問題或者被認為是異類。
反而那些左右逢源,和誰都能聊上幾句,見誰都熱情的人是大家口中的好人。
事實真的如此嗎?
若你仔細觀察,生活中凡是那些左右逢源、心思玲瓏的人,往往是最不真誠的人。
因為他們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研究人際關系上,對于他們而言,人際關系是自己往上發展的跳板。
看似他們和誰都合得來,實際上是他們在充分研究每個人的性格后對癥下藥,刻意迎合,只有套路沒有真心。
這樣的人圓滑如刀切豆腐,精明到沒有縫隙,看似溫暖厚道有余,卻溢出了一些世故和狡黠,平時沒事好說話,等到有事了他們跑的比誰都快。
東漢初期著名大將馬援是個非常有智慧的人,可是他也有看走眼的人。
馬援富貴之后,有不少人圍在他身邊,對他卑躬屈膝。
每次當這些人聚在一起對馬援阿諛奉承的時候,唯有一個叫朱勃人站在一邊不發一言,安靜地看著自己的書。
馬援雖然深知那些奉承不過是場面話而已,但對于朱勃這種“不合群”的行為還是心存介意。
有時他故意冷落朱勃,但朱勃并不在意,對他依然恭敬。
后來馬援受到誣陷,平時那些登門拜訪的人一個比一個離得遠,只有朱勃對他和以前一樣。
歷史上這樣的事層出不窮,大部分人不合群并非是故意敵對,而是不愿意同流合污。
那些獨來獨往的人,他們不拉幫結派,不參與團隊的勾心斗角,不屑于拍人馬屁。
他們也不想去吹捧一個人,也不去不挑撥離間,他們不愛表達自己,不喜歡跟別人深入交流,看著冷漠高傲,但他們不會當面一套背后一套。
這樣的人明白人的精力有限,與其消耗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去做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的“合群”,不如專注于自己。
實際上,越是不合群的人,往往悟性也越高。
他們看透了大多人的本質,他們心里很清楚,若要合群,必須放棄一些原則,磨光自己的棱角,說著違背自己內心的話。
就如《烏合之眾》里說的:
“進入群體后,就必須要迎合偏見并跟著站隊。有意識的人格消失不見,意志力和判斷力也蕩然無存,情感和思想也因此被合群而被牽著鼻子走。”
一旦你隨大流習慣了,判斷力就會喪失,成為集體意志的奴隸。
每個不合群的人不過是在堅持他自己的原則,他們不迎合,只是為了保留一份不愿被剝奪的真實。
他們獨善其身,不跟隨、不攀附、不盲從,在清靜的時光里獨立思考,遠離紛擾,堅守著自己的精神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