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或許刷到過不少類似視頻。
這邊干部扮妖艷拋媚眼,那邊濃妝露骨博眼球,土味喊麥、擦邊熱舞層出不窮……是的,短視頻平臺和社交媒體上,文旅宣傳好像陷入了一場比誰“更癲”的比賽。
視頻截圖。圖源網絡
從網紅城市競相涌現開始,文旅推介近來也成為地方展示魅力的一個窗口。應該說,初心是好的。因為有流量就有人氣,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也隨之而來。但“文旅表演”這條賽道是越來越卷,卷的不是內核創意,而是同質化,甚至變得比誰的舞蹈更土味、尺度更大膽、表演更庸俗——以為越土越有人氣,越突破底線就越能帶來流量。
基層文旅部門發心是好,但是不是用力過度了?
低俗宣傳的泛濫,本質上是將文化符號曲解為“流量密碼”。前段時間,某景區讓工作人員扮成“男女妲己”,用極具挑逗性的動作吸引游客合影,看似拉近了距離,其實是掏空了文化的精神內核。
視頻截圖。圖源網絡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類營銷正在塑造畸形的文化認知:游客因獵奇表演涌向景區,卻對宏偉古建筑和旖旎風光視而不見,對背后的民俗傳統更一無所知。文化傳播只剩下“魔性”“土味”“上頭”等標簽,我們失去的不僅是審美能力,更是與歷史對話的機會。
獵奇取代了深度,惡搞抓取眼球,飲鴆止渴的低智低俗化宣傳,不僅透支了公眾信任,更暴露了普遍的文化“貧血”。短視頻算法不斷強化著娛樂至上的偏好,裹挾著宣傳者和受眾對文化的理解停留在“好玩就行”“只要畫面夠驚訝只要內容夠爆炸”的層面,文旅宣傳自然陷入“越迎合越低智”的惡性循環。
文旅宣傳,要在尊重文化本質的前提下探索新表達。西安大唐不夜城的“盛唐密盒”互動演出,演員用文言文與游客對答詩詞,既延續了歷史文化脈絡,又融入了脫口秀的現代表達;重慶推出全球首個常態化大型城市無人機燈光秀,以兩江四岸夜景為背景,通過空中光影藝術展現巴渝文化與現代化成就,結合AR技術與沉浸式體驗,吸引海量游客參與“可閱讀的立體畫卷”,“展示重慶形象,講好重慶故事”,成為城市文旅宣傳新范式。
文旅宣傳的本質,不是制造轉瞬即逝的網絡熱點,而是搭建一座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這些嘗試證明,文化傳播完全可以兼顧深度與流量。
“潑天富貴”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是持續發力的自然呈現,是交通、住宿、景區、人文等全方位配套和服務優化,是產品與特色、服務與體驗上的比拼,是游客口碑的力量,讓他們成為“自來熟”“自來水”。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之江新語》中指出,“絕不能靠作秀、取寵、討巧,博取一些廉價的掌聲”。
創新也要把握分寸,基層引流并非不可為,關鍵在于把握創新與跟風的本質區別。流量或許能帶來一時熱度,但只有守住文化尊嚴、傳遞真誠價值,才能真正贏得人心。
所以說,低智低俗的宣傳,該停了;屬于文化的星辰大海,該啟航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