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PC的發布會定檔5月19日的消息想必大家都知道了,作為國產PC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很多人都對鴻蒙PC現有的體驗感到好奇,雷科技此前也受邀參與了鴻蒙PC的溝通會,在現場體驗了即將發布的鴻蒙版MateBook Pro,具體的體驗大家可以看這篇文章《鴻蒙電腦評測:超炸裂?。?!》。
圖源:雷科技
從現場體驗來看,至少日常的辦公和影音娛樂是沒有大問題的,不過也有很多人關心另一個問題:鴻蒙PC可以打游戲嗎?雖然和商務辦公、設計創作等需求比起來,“打游戲”似乎有些上不了臺階,但是對于不少用戶來說,娛樂需求其實是剛需。
而且,電子游戲其實一直都是PC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使是成熟的macOS生態,近年來也在努力擁抱游戲生態,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戶群體。更別說Windows這樣的集大成者,靠著強大的娛樂性一直穩坐PC生態的頭把交椅。
雖然從現階段的鴻蒙PC表現來看,談論游戲生態還有些為時尚早,但是在社交平臺上的相關評論卻得到了來自鴻蒙的回應:“您好,感謝您對華為鴻蒙電腦產品的關注與支持。更多產品發布信息敬請關注華為官方公告。”
很官方的回復,沒有多少有用的信息,不過也沒有明確否定,加上溝通會公布的100+電腦游戲適配計劃,確實讓人有點“浮想聯翩”,那么問題來了:鴻蒙游戲本真的會有嗎?
鴻蒙PC強化游戲生態,難點在哪?
在鴻蒙PC尚未正式曝光的時候,其實很多人都在猜測華為會選擇兼容Linux系統的迂回路線,畢竟Linux系統發展多年,已經有了許多成熟的軟件和生態,可以幫助鴻蒙PC熬過前期的“創業艱難期”。
不過,確實沒想到華為最終選擇了最難的一條路線:完全自建生態,不兼容Windows或Linux,比當年的手機鴻蒙系統轉型要更加激進,更加不留后路。雖然這樣的做法會給前期推廣帶來很大的壓力,但是也讓大家看到了華為的決心,不是打造一個主流系統“替代品”,而是一個專為國人打造的“專屬系統”。
圖源:雷科技
既然是自建生態,那么也就意味著現有的生態都無法成為助力,能依靠的只有第三方適配和原生游戲,但是兩者都很難在短時間內形成一定的規模,華為目前公布的100+游戲適配計劃,估計就是未來一段時間里的全部游戲項目了。
100+的數量看似不少,但是考慮到其中還把不少小游戲計算在內,以華為的品牌號召力來說,這個結果其實并不算好。究其根本還是鴻蒙PC的生態尚處于萌芽期,游戲廠商對鴻蒙PC生態接下來的發展并沒有一個準確的預期,所以很難下定決心跟進。
圖源:游戲科學
這一點與華為手機的鴻蒙OS也是不同的,華為手機的用戶量足夠大,這個市場的回報是可以預見的,而鴻蒙PC的發展明顯還需要很多時間。說白了,除非華為愿意出人出錢幫助第三方進行優化,否則短時間內應該很難看到更多的游戲廠商跟進。
而且,也不要說這些游戲廠商“見錢眼開”,從生態角度考慮,首批乃至第二、三批鴻蒙PC的用戶,可能都不是游戲廠商們的主要服務群體。游戲廠商即使不考慮前期投入,也得考慮后期回報,至少現階段鴻蒙PC的用戶群體也并不對游戲服務有多強烈的需求。
所以,鴻蒙游戲本發布的最大難點在哪里?就在于鴻蒙PC目前尚且沒有一個足夠數量的用戶群體去支撐游戲生態,個人認為最近幾年是看不到鴻蒙游戲本的,因為鴻蒙PC的短期發展重心并不在這邊。
鴻蒙游戲本最大卡點是GPU
雖然個人認為鴻蒙游戲本短時間內不會發布,卻也并不妨礙我們暢想一下未來,畢竟從一個健康的PC生態建設角度來說,游戲生態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華為是否有能力從零開始攢一臺“國產游戲本”呢?
一款游戲本的關鍵是什么?答案是GPU,因為只有性能足夠的GPU才能滿足大型游戲的運行需求,雖然現階段的移動端GPU發展得很不錯,但是想要滿足PC端游級別的畫質需求還是有點難度的。
那么華為的GPU性能如何?從目前已知的情況來看,首批鴻蒙PC并沒有搭載單獨的GPU芯片,而是采用核顯方案,也就是GPU被封裝到CPU里。優勢是散熱和功耗容易控制,更適合移動平臺,缺點是GPU性能受限于芯片整體功耗,無法支撐起大型游戲的需求。
圖源:veer
在核顯這塊,英特爾和AMD其實都玩得非常嫻熟,兩者的最新一代處理器的核顯,實際性能已經接近部分入門級的獨顯,可以在不增加系統散熱壓力的同時讓PC具備一定的游戲能力,這條路其實是很適合早期的鴻蒙PC的。
不過,倘若想更進一步,那么獨立GPU就是不可或缺的,對于華為來說或許會有兩個選擇,一是基于現有的馬良系列方案(麒麟芯片的GPU),通過增加芯片面積、擴大流處理器數量等方式,將其逐漸“改造”成獨立GPU。雖然說的是“改造”,實際上難度相當于重新設計一款GPU,從設計到測試等一系列流程走下來,所需的時間肯定不會少,短期內是看不到的。
二是基于現有的國產GPU方案,通過合作等方式將其兼容到鴻蒙PC生態中。目前國內有不少GPU廠商都推出了消費級和商用級的GPU產品,其中一些信號在實際游戲中甚至可以對標英偉達的RTX 3060,雖然這是一款四年前發布的顯卡,卻仍然在steam的游戲硬件GPU榜單里排名前列,可以說是全球最受歡迎的顯卡之一。
圖源:雷科技
兩個方案可以說有好有壞,華為自研GPU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一方面與鴻蒙生態更加兼容,不需要再花額外的力氣去進行調整,但是受移動版架構的影響,其性能是否可以達到桌面級的水準也確實存疑。
至于與其他國產GPU廠商的合作,或許可以快速解決GPU前期的性能問題,同時也能借助合作廠商在主流游戲上的優化經驗,讓鴻蒙PC盡早適配如《英雄聯盟》《CS:GO2》等主流游戲,但是麻煩也不少。
首先是桌面PC端的GPU想移植到移動PC端,需要更先進的制程和更緊湊的芯片設計,避免對移動PC的散熱造成太大壓力。其次是鴻蒙PC系統的適配,目前主流的國產GPU都是針對Linux和Windows做的適配,與鴻蒙PC的兼容可以說完全從零開始。
不得不說,鴻蒙PC想做一款游戲本,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解決“GPU”,只要解決了GPU,CPU其實就不是什么大問題了,因為除了少數游戲外,多數游戲對CPU的性能需求其實都不高。
云游戲,讓鴻蒙PC也能順暢玩游戲
不過要我說,鴻蒙PC要強化游戲生態,現階段最好的解決方法,可能是云游戲。此前,在《黑神話:悟空》爆火的時間點,我們測試了不同方案下游玩《黑神話:悟空》的體驗,其中WeGame的云游戲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只要網速穩定,目前云游戲已經可以做到高分辨率+中高畫質下流暢60fps運行,其實際體驗已經接近RTX 4070這個級別的顯卡性能,而這個網速穩定是指我在公司的會議室,隔著一堵墻并且頂著一堆手機和無線網絡的干擾,用WiFi跑出來的成績,雖然偶爾有卡頓,但是整體表現仍然尚可。
換言之,如果是通過有線網絡連接,那么大多數游戲的體驗和本地端的區別都不大,在游戲生態前期發展緩慢、原生游戲缺少的情況下,一款好的云游戲軟件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圖源:網易云游戲
而且,云游戲的成本主要來自云端服務器的費用,而華為恰好是國內首屈一指的云端服務器供應商,是少數能夠與騰訊一樣自建云游戲生態的企業。事實上華為云目前也有提供云游戲支持,只要花上一筆錢就可以租一個服務器進行《黑神話:悟空》的云端部署,價格比買一臺游戲PC+游戲本體要便宜得多。
雖然我們也在鴻蒙PC的適配軟件列表里看到了“云游戲盒子”,但是這款軟件目前的用途是串流手機游戲,而非真正的“云游戲”,不過也能期待一波未來上線新的功能,畢竟華為的技術、硬件基礎(數據中心)都是不缺的,就看鴻蒙團隊是否有此計劃了。
不管怎么說,鴻蒙PC作為一個完全自主研發的PC系統,前期的生態發展、適配肯定都是困難重重,但是“不經歷風雨,如何見彩虹”,如今的挑戰與困難,都將成為未來的生態基石,并從中誕生出一個完全屬于中國的系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