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工網
在浙江舟山群島的錨地,一艘滿載電煤的貨輪正隨波輕晃,船長王師傅利用錨泊機會,在船長室的電腦上點開工會推送的船員心理健康課件“船員的放松與解壓技巧”,聽著專家講解如何應對長期航海的孤獨感。這是寧波海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寧波海運”)工會為船員打造的“心靈護航”場景之一。
浙能集團所屬寧波海運是承擔東南沿海電煤保運的重要企業,寧波海運工會歷時6年構建一套科學系統的船員心理健康干預體系,為他們的“心靈孤島”架起了連通港灣的橋梁。
破冰:直擊船員心理痛點
長期封閉的船艙、高危的作業環境、與家人的長期分離,讓船員成為心理問題的“易感人群”。從前,船員的心理疏導主要依賴船上領導及年長黨員的個人經驗,就像用體溫計測血壓——根本不對癥。
2019年,寧波海運工會以問題為導向,啟動首輪船員心理健康調研,連續6年對180多艘次船舶、3070人次船員開展縱向追蹤,運用SCL-90心理量表和職業壓力問卷,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多種角度,對船員心理健康進行評定。
數據顯示,船員心理健康與職業壓力呈顯著正相關,其中船舶領導壓力值比普通船員高23%,已婚船員壓力源中“家庭關系”占比達35%,在船超6個月的船員焦慮情緒發生率提升40%。
這些發現為精準干預奠定基礎。當某輪大副在問卷中提到“連續3次錯過孩子生日”時,寧波海運工會立即聯系船長,啟動“家庭連線”計劃,通過視頻通話為他女兒過了一個難忘的“云生日會”。
此外,寧波海運工會建立了包含年齡、崗位、在船時長等多維度的數據庫,每年動態更新。
織網:構建心理干預體系
在“明州502”輪的“心靈港灣”活動室,船長正帶領船員通過“呼吸調節法”緩解焦慮。這是寧波海運工會“4大類18項關愛措施”的生動場景:從心理輔導到環境建設,從權益維護到家庭支持,構建起全方位干預體系。
由于長期漂泊在海上,“明州502”輪的90后船員代少華最擔心的就是遠在湖北荊門農村老家的親人們的健康。每當船舶靠岸有信號時,小代總要反復撥打家中電話,有次因信號中斷情緒失控,差點誤觸警報裝置。船舶第一黨支部副書記魏佳裕發現異常后,時常找小代拉家常,并跟工會主席反映。工會聯系并慰問了小代的父母,及時將他家的近況告知小代。一個多月后,小代的壓力指數成功下降到安全范圍。
這樣的案例也進一步促進了心理干預體系的完善。為確保船員在航行期間能獲得專業心理支持,寧波海運著力做好船員的心理疏導。每年5月,公司工會通過開展定期心理篩查,識別高風險個體并提供干預,船員的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下降20%。
賦能:多措并舉打造“海上家園”
在“明州59”輪的黨員活動室,船舶第三黨支部書記桂海峰正在組織“班前十分鐘”微黨課,這樣的“思想補鈣”成為船員們每日必修課。
此外,寧波海運工會多措并舉筑牢“心理防火墻”:今年,每艘船舶將配備兼職心理輔導員,建立心理健康檔案;與專業機構合作開展年度心理評估,研發“船員心理預警系統”,實現風險分級管控;將心理健康納入“能本”安全文化體系,通過安全演練、應急培訓提升船員心理韌性……從“要安全”到“會安全”的轉變背后,是心理安全的有力支撐。
6年深耕,寧波海運工會蹚出一條“數據研判—精準干預—文化浸潤—制度保障”的閉環路徑,成為行業推廣的“浙能樣本”。當越來越多企業借鑒“定制化菜單”“心靈港灣服務隊”等做法,當船員心理健康納入“幸福共同體”建設,這場始于“心”的守護,正在為航運強國戰略筑牢人才基石。
(浙江工人日報記者 沈佳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