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中的定式,是經過無數棋手實戰檢驗的可靠下法。然而,定式并非一成不變的真理,還需要我們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棋理。
【問題圖】陳老師:今天我們來看學生甲與學生乙的一盤對局。白1、3靠長時,黑下一手走哪?
【圖1】陳老師:在講解問題圖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個經典定式。如圖所示,白1靠、白3長的下法,在中國古譜中被稱為"倚蓋定式",是圍棋傳統戰術中極具代表性的攻防形態。那么在這個局面下,黑棋接下來應該如何應對呢?
【圖2】學生甲:一定是走黑1長吧。你們看右上,形狀與左下一模一樣,黑5與白6的交換,不是明顯虧損么?這反過來也說明黑1長只此一手。
學生乙:問題是對手會按照2、3、4這樣的順序來走棋么?你別亂下結論,胡亂猜測!
陳老師:圍棋中不存在所謂的‘只此一手’。我們不要去死記硬背定式,而是要理解定式背后所蘊含的真正含義。只有這樣,當對手不按常規定式走棋時,我們也能憑借對棋理的理解,下出不遜色于定式的著法。
【圖3】陳老師:在這個定式中,黑棋走A位長,是為了補B位的斷點。如果黑棋直接走B位連接補斷點,白棋A位虎棋形太飽滿,黑不滿。
學生乙:明白了,白棋壓長時,黑棋的應法需要做到兩點:1、補斷;2、不讓白棋走成好形。
學生丙:黑A位長白棋不可以B位斷么?
【圖4】學生甲:這個很簡單,白棋要是1位斷,黑棋2、4位直接緊氣,就能殺掉白棋。
學生丁:那為什么黑棋△位長這步棋,明明符合老師所說的“補斷且不讓白棋走成好形”的要求,可近幾年職業棋手的棋譜中卻幾乎看不到這種下法了呢?
【圖5】陳老師:這是因為AI認為同樣是補斷點,黑1的下法更好,相比于黑A白B的交換,黑1白2無論目數還是厚薄都稍優。此時白2如果A位虎,被黑B位打吃將形成愚形三角。
【圖6】陳老師:將來黑還有1位托的官子手段,目數便宜。
學生乙:白2不能A位扳么?
【圖7】陳老師:白1如果跟著扳,黑2擠已經先手獲利,白不滿。
學生丙:黑棋是不是還有直接2位托的下法?
【圖8】陳老師:黑1托稍遜于二路小尖。本圖相當于比圖5多了黑1與白4的交換,黑棋雖然給白棋制造出些許薄味,但也失去了圖6中1位托的手段,眼位與目數受損。
學生丁:白2能挖么?
【圖9】學生乙:這我知道,白1挖是壞棋,黑2打吃至黑8后棋形狀完整且目數扎實,將來黑棋還有A位斷的大官子,而白3與△兩子局部形成了愚形三角,子效極低。
陳老師:好了,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我們再看問題圖,是不是應該知道走哪了?
【實戰圖1】學生甲:實戰我走的黑1長,這步棋我都快形成肌肉記憶了,下起來幾乎是本能反應。我原本以為白棋會在A位擋,我再B位打吃,白棋在2位接住后,我再在C位虎補……
學生乙:你想得美!
陳老師:黑1的下法叫幫人補棋法,本來局部白棋就想在2位補一手,黑1直接幫人達成了理想。我們在下棋的時候,不能總是幻想對手會按照我們設定好的劇本去走棋,而是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多從對手的角度去思考最強應手。
【實戰圖2】學生甲:為了防住白棋A位的扳斷,我只好走3位連絡,但白4斷,我大優的局面直接勝率接龍了!唉!
學生乙:黑不長勝率也就55.8%,這叫大優么!
【正解圖】學生甲:黑1接后勝率達到63.6%,怎么不是大優!
陳老師:同學們,下棋的時候,我們不要只盯著勝率。勝率只是復盤時的參考數據,真正重要的是每一步棋的目的和意義。在這里,黑棋的目的主要有兩條: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補掉斷點,確保自己棋子的安全;第二,是要避免白棋走成好形。所以,黑1單接就是正解,因為白棋也不會去走A位,不然就與白△兩子一起變成愚形三角了。然而在實戰中,黑棋A位長這步棋既沒有補掉斷點,還讓白棋走成了好形,明顯是一步隨手棋,這樣失敗也就成為了必然。
總結
圍棋之道,在于理解而非記憶,在于思考而非模仿。在下棋時,我們不能依賴定式,而要深入理解棋理,明確每一步棋的目的和意義。同時,我們還要學會換位思考,多從對手的角度去思考最強應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棋局中下出更加合理、更加精彩的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