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多哈世乒賽開幕進入倒計時,中國乒乓球隊已經抵達多哈,提前進行適應性訓練。澳門世界杯男單丟冠之后,國乒能否繼德班世乒賽后實現5個項目的衛冕,多少被打上問號?國乒不僅要面對來自外協會球員的沖擊,還要適應比賽器材帶來的挑戰。國乒保持了半個多世紀的長盛不衰,竟是在國際乒聯規則一改再改之下的艱難求生?
球桌和用球,雙重挑戰
栗紅色的球桌,有縫大球,本屆多哈世乒賽的器材讓人大開眼界。
多哈世乒賽使用的是紅雙喜提供的限量版紅金配色球臺,臺面采用栗紅色,邊緣、底座和外帶則全部使用金色裝飾,整體視覺效果醒目且富有中東特色。這一前所未有的配色方案展現了卡塔爾的國家形象,也給參賽選手帶來了全新的視覺挑戰。
從生理健康學角度來說,紅色屬于長波長顏色(約620-750納米),人眼對其敏感度極高,長時間注視會迅速引發視神經疲勞,其對人類視力的損傷程度僅在“超白”之下,排名第二。并且,紅色在心理學中常與 “危險”“興奮” 等情緒關聯,可能潛在激發運動員的競爭狀態,但同時也會給受影響對象造成額外的壓力。
國際乒聯器材委員會披露的數據顯示,紅色球臺的光波長度達到650納米,超出人眼舒適區閾值37%。在一場7局4勝的單打比賽中,運動員需承受長達83分鐘的強光刺激,相當于在正午陽光下持續暴露,這容易導致睫狀肌過度收縮,加速視覺疲勞。另外,紅色背景可能會降低球體與臺面的對比度,導致運動員對旋轉判斷和落點預判的難度增加,可能削弱球員對側旋球軌跡的感知能力。
日本選手平野美宇形容紅色球臺“如火山巖漿刺眼”;德國隊緊急采購濾光片;韓國隊則設計熒光粉色隊服對沖紅色干擾。
為適應這一特殊球臺,中國乒乓球隊在成都封閉集訓期間就啟用了同款紅色球臺進行訓練。女乒主教練馬琳表示,紅色臺面會影響球員對旋轉的判斷,金色邊框則可能分散注意力,必須提前適應。訓練期間,孫穎莎穿熒光綠襪子刺激視覺神經,梁靖崑將手機屏保改為紅色漸變圖,國乒隊員們通過各種方式來適應紅色球臺帶來的視覺沖擊。即便如此,在高強度的比賽中,紅色球臺對選手們視覺和心理上的潛在影響仍難以完全消除。
再說說比賽用球——日本蝴蝶牌R40+有縫球。這款有縫球比普通球重了0.12克,球飛行更穩定,但速度會變慢。這對于擅長旋轉技術的中國隊選手來說,球的轉速和落點都會受到影響。并且,日本選手由于在國內的T聯賽中一直使用這種球,早已對其特性了如指掌。相比之下,國乒選手對這款球相對陌生,盡管自澳門世界杯結束后的首次訓練便開始使用此球進行適應訓練,但與日本選手相比,適應時間相對較短,在比賽中可能會在對球的熟悉程度上處于劣勢。
近兩年中,比賽用球經常在無縫球和有縫球之間切換。無縫乒乓球采用新型材料制成,球體各處厚度相同,彈跳性和均勻性都較好,追求的是速度和力量。而有縫球由兩個半球體膠合成,容易產生更強的旋轉。在2024年亞錦賽中,比賽用球是無縫球,這與國乒隊員平常訓練使用的有縫球大相徑庭,給隊員們的發揮帶來了極大阻礙。
今年澳門世界杯使用的同樣是無縫球,與國乒日常訓練的有縫球在重量、旋轉、前沖效果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國乒隊員們需要重新適應球的特性,調整自己的擊球節奏和力量控制。王楚欽在賽后表示,球的質量和材質與之前相比有很大差異,而且是全方位的偏差,需要盡快適應。諸多國乒選手在比賽中暴露出對無縫球的不適應,這也影響了他們在賽場上的發揮。
為了應對多哈世乒賽用球的變化,國乒教練組在賽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馬龍和許昕等退役名將作為技術顧問,為年輕選手提供指導。盡管國乒積極應對,但頻繁更換比賽用球,依然給選手們的心理和技術調整帶來極大的壓力。選手們需要在短時間內適應新球的特性,調整自己的擊球方式和戰術安排,這對于即使是頂尖水平的他們來說,也絕非易事。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國際乒聯對規則的頻繁變更,不斷沖擊著國乒的根基,從過往名將因規則改變而無奈離開賽場,到如今賽事用球的頻繁變動和對手的不斷進步,國乒每前進一步都顯得異常艱難。
1981年,國際乒聯規定膠皮厚度不能超過4毫米,這一規則的出臺,直接導致中國長膠技術無奈退出國際賽場;同時,膠面顏色需為一紅一黑的規定,也使得蔡建華這位優秀的運動員選擇退役。
2001年,5球換發改為2球換發,并且禁止發球遮擋,這兩項規則的改變讓劉國梁的發球優勢蕩然無存。盡管他努力調整自己的技術和戰術,但規則的限制還是對他的競技狀態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最終他不得不選擇退役。
王勵勤的技術風格以力量和正手進攻見長。2004年雅典奧運會后,國際乒聯對比賽用球、膠水等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球變大、速度變慢、旋轉減弱,這使得王勵勤的正手優勢不再像以往那樣明顯。在新的規則下,他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適應,年齡的增長和規則改變帶來的雙重壓力,還是讓他在競爭中逐漸處于劣勢,最終告別了心愛的賽場。
2014年,使用了120年的賽璐璐球被改為PVC球,球體重量增加,彈性變差,速度和旋轉降低,張繼科的“霸王擰”威懾力也大打折扣。2017年,PVC球又被改為ABS球,球的旋轉速度再次降低。
這些規則的改變,名為促進乒乓球運動的發展,增加比賽的觀賞性和懸念,但也有針對中國隊之嫌。中國乒乓球隊長期在世界乒壇占據統治地位,其精湛的技術和強大的實力讓其他國家的選手難以望其項背。國際乒聯的規則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國隊的優勢,為其他國家的選手創造了更多機會。
當下國乒正在面臨新老交替,頻繁的器材變革,無疑給年輕球員帶來不小的沖擊。從乒乓球材質、重量的改變,到球臺顏色的創新,每一次調整都需要國乒隊員們重新適應、挖掘潛力、提升實力。
接受挑戰,也是成長的契機。在多哈世乒賽的備戰中,盡管面臨著40攝氏度高溫的極端環境,王楚欽、孫穎莎等年輕隊員依然保持著高強度的訓練,體現對比賽的重視與決心。國乒隊員們唯有以最終的結果,證明何為強者更強。
原標題:《國乒遭遇“多哈危機”,背后竟是這樣的艱難求生?》
欄目主編:陳華 圖片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秦東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