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社恐宅男,住在別人家蹭吃蹭住,寫了個沒人用的網站,差點被資本吃干抹凈。
結果靈光一閃,靠一個“怎么在十分鐘內幫800個人擼G”的數學模型逆天翻盤,不但贏了比賽,還順帶把互聯網格局攪了個底朝天...
HBO出品,全程高能。
黑色諷刺拉滿,成人段子更是滿天飛...
全劇共6季,豆瓣穩定9.1-9.4,IMDb 8.5,絕對是一部可以讓你笑到窒息、又笑著反思的成人喜劇神作...
故事主線從一個天才少年車庫夢開始。
主角理查德是大型科技公司Hooli(影射現實中的Google等巨頭)的普通程序員,私下開發出一種顛覆性的壓縮算法,并將其做成一個名叫魔笛手的應用。
當理查德的原型演示意外引發一場投資人爭奪戰時,他面臨選擇:要么把技術賣給Hooli的CEO套現一千萬美元,要么接受另類投資人的20萬美元融資自主創業。
理查德最終選擇后者,與好友們在極客民宿「創業孵化器」里開干。
孵化器的房東埃爾里奇大嘴又自戀,號稱自己是理查德的喬布斯,把理查德當成他的沃茲尼亞克...
兩人一文一武搭檔創業。
理查德還拉來了毒舌軟件工程師吉爾福伊爾和喜歡吹牛的碼農迪內什,以及從Hooli跳槽、做事一板一眼卻偶爾神經質的運營高手賈里德。
就這樣,一群極客草根在硅谷開啟了他們的創業之旅。
一路追完《硅谷》,你會發現這部劇遠不止搞笑那么簡單。
編劇將現實硅谷的創業生態和職場百態通過夸張手法搬上銀幕,很多劇情雖然離譜,卻都有現實映射。
例如劇中Hooli公司整天喊著“讓世界更美好”的口號,CEO貝爾森更是聲稱:“我不想活在一個別人能把世界變得比我們更好的世界之中!”
這赤裸裸地調侃了科技巨頭自詡改變世界的偽善姿態。
事實上,《硅谷》的每季劇情都緊扣當下科技圈熱點又大膽揭短:從壓縮算法、智能硬件、到區塊鏈、AI倫理,無一不戳中行業痛點...
例如賈里德不惜用造假數據救公司,折射出現實中初創企業對用戶數據的癡迷與造假亂象。
大嘴Erlich自詡創業導師卻一事無成,影射那些泡沫時代的投機者;
還有見楊這樣鉆空子的角色,以戲謔方式反映了創業浪潮下形形色色的投機心理。
從這些角色和故事中,我們既能看到理想主義者的堅持,也能體會到現實主義的無奈...
此外,更騷的是,這部劇的海報都在赤裸裸的諷刺和調侃...
在輕松戲謔的外衣下,《硅谷》對現代科技行業和創業文化的思考相當深刻。
它毫不留情地揭露了資本逐利、大公司壟斷的殘酷現實,同時歌頌了技術極客為夢想不惜碰壁的可貴精神。
劇中理查德一伙人屢次在理想和利益之間做選擇:是向金錢低頭,還是堅持初心?
他們的每次抉擇都折射出現實世界無數創業者的心路歷程。
當然,這部劇最有價值之處,還在于用幽默包裝了一場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較量。
六季看下來,我們笑過鬧過,最后卻在大結局時品出一絲苦澀,原來真正的成功不止于上市圈錢,更在于不忘初衷、堅守科技向善的底線。
在結尾理查德選擇放棄成果的瞬間,我們看到的是理想主義難能可貴的勝利:正如劇中所示,有時候“失敗”才是最大的成就。
這樣發人深省的諷刺,或許才是讓《硅谷》真正封神的核心...
「點擊卡片即可關注」
想看美劇的劇迷不要錯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