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由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貴旅集團主辦的貴州旅游目的地營銷新主題交流會暨貴州省文旅產品設計大賽在貴州龍里啟幕,活動現場舉辦了以“文化賦能山水,創新驅動未來”為主題的分享會,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文旅從業者、學者等十位行業領袖,圍繞貴州文旅資源開發、產品創新、生態保護與戶外新玩法等議題展開深度對話。
活動現場,各位政企學界代表還共同見證了貴州省千山文旅產品研究中心的成立。據介紹,作為貴州首個聚焦文旅研發的“新型智庫”,中心以“創新鏈、人才鏈、生態鏈”三鏈協同為核心,整合資源、孵化人才、打造文旅IP集群,推動旅游從“流量”向“留量”升級。
會議現場
貴州,有著“山地公園省”的美譽,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多元的民族文化、宜人的自然山水在這里匯聚,每年吸引了數百萬國內外游客到此游玩打卡,目前,貴州也正以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為目標加速奔跑。貴州坐擁優質文旅資源,如何將自然資源轉化為文旅競爭力?如何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消費需求相融合?如何吸引年輕一代的目光?這些問題成為分享會大咖們討論的核心。
山水為骨,文化為魂:貴州文旅的在地化創新
山奇、水秀、石美、洞異,奇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貴州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17個世居少數民族構建了貴州燦爛的民族文化,造就了獨樹一幟的山地民族聚居形態。將自然與人文相融合,打造基于資源稟賦的地域文化,通過文化創意產品讓游客零距離觸碰貴州在地歷史文化的厚重感,是貴州文旅融合的重要手段。
知名文旅品牌策劃人田海成認為,無論是貴州的村超、村T、村BA、村馬的出圈,都表達出這片土地有一種很強的扎根鄉土,群眾共創的能量。文旅產品應該去發掘、提純當地真實的生活,并用最新的手段和視角把真實生活進行放大,以年輕化的語境、與現代的設計、先鋒的藝術作為“材料”,編制進傳統的文化骨架之中,邀請更多自帶活力和靈感的年輕人、主理人和創作者,把非遺變成國潮,形成被更多人喜歡的生活方式,這樣才更容易被世界看到,被人們記住。
“唯有生活方式才能穿越周期,超越預期,鏈接世界”田海成表示。
知名文旅品牌策劃人田海成
活動現場,“共創”一詞引發了許多嘉賓的共鳴,曾參與藏地文化開發,現擔任黔東南州文創顧問的杜冬則認為,以肇興侗寨為例,村寨不僅是建筑與風景的集合,更是“活態文化的容器”,其核心是人,杜冬認為,文旅開發必須在尊重村民主體地位的同時,積極與當地村民一起“共創”,其打造出來的產品才有生命力。他提出,文旅開發必須尊重村民的主體地位,建議通過“公約機制”平衡村民訴求與商業運營,例如肇興侗寨引入外來投資時,要求投資者必須與村民共同持股,確保利益共享。
黔東南州文創顧問杜冬
“村民和文旅運營方往往存在訴求不一致的現實情況,從村民的角度來說,他們了解本地的文旅資源,對文旅項目的訴求是常態化、穩定性,周期更短的投資回報,但面臨資金不足、預見性不足、遠見不足的短板,這時就需要行業相關操盤手進行補位,根據當地村民的共同意愿來嫁接資源,構建團隊與村民共創”杜冬表示。
除了從村民實際出發共同打造文旅產品,作為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也是與會嘉賓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對擁有600年歷史屯堡文化格外關注。貴州省土木建筑工程學會城鄉文化遺產保護學術委員會主任越劍進行主題為《貴州鄉土建筑遺產保護與創生》的分享。越劍指出,目前,貴州屯堡文化面臨“價值認知不夠”的挑戰,在旅游開發時,應該更加注重對具有地域特色的屯堡建筑遺產進行保護。
貴州省土木建筑工程學會城鄉文化遺產保護學術委員會主任越劍
“屯堡建筑保留了明代建筑技藝,包括樣式、結構、技術等,建議在旅游發展的過程中,傳習匠師傳統技藝,對老建筑進行‘修舊如故以存其真’的修繕與修復,以古為新,在保護與利用中創生,盡可能原汁原味地展現屯堡文化建筑遺產的價值特色”越劍告訴記者。
文化“出圈”,除了保護與傳承之外,還應順應時代潮流不斷迭代發展,才能適應市場需求。近年來,貴州文旅一大突破便是將數字化與文化深度融合,打造了“紅飄帶”長征數字藝術館、中國天眼小鎮等獨具特色的文旅產品,不僅吸引了眾多省內外游客,還吸引了許多境外游客,在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助力下,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已經把貴州作為他們下一站的旅行目的地。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主編歐寒天認為,貴州文旅近年來不僅在客源市場層面展現出從國內市場向海外市場大力延伸的市場策略,也展現出從多彩貴州多元文化深度賦能文旅市場的內容表現,并且在文旅行業出現越來越多的新質生產力,這些變化和趨勢,展示出貴州向世界級旅游目的地進發的目標。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主編歐寒天
歐寒天對貴州文旅發展前景十分看好,他表示,近年來我們加強與貴州在文旅板塊的深度合作,發布了多篇深度圖文稿件,出版了關于貴州文旅的書籍,接下來我們還將持續深耕貴州文化與文旅產業,希望通過對貴州多彩文化的不斷挖掘、整理、傳播,助力貴州文旅發展,持續賦能。”
研學教育與Z世代新玩法:貴州文旅布局“未來賽道”
在“旅游+”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研學旅行已經成為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載體。近年來,隨著人們教育觀念的迭代升級,“研學熱”也不斷升溫,成為如今在青少年中最為主流的旅行方式。
貴州憑借獨特的紅色文化基因、喀斯特地貌奇觀與多元民族文化,資源優勢明顯。2023年數據顯示,貴州研學旅行市場規模突破50億元,年均增長率達35%,接待研學團隊超過300萬人次,其中遵義紅色研學占比達42%。數據背后折射出貴州將生態優勢、文化底蘊轉化為教育價值的潛力十分巨大。
SMART海南國際文創周聯合創始人劉昕
活動現場,多位嘉賓圍繞“研學”和“教育”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交流。SMART海南國際文創周聯合創始人劉昕提出通過圍繞“人”和“教育”展開的生態重構,傳統的教育模式是孩子們在教室里學習,限于教室的空間,通過二手的信息傳遞知識,而文旅場景正在為教育創新提供解決方案,文旅的盡頭是教育。
“貴州獨特的自然稟賦與民族文化,恰為這種教育革新提供了絕佳試驗場:在加榜梯田的阡陌間,學生可親歷稻作文明與生態智慧的對話;在肇興侗寨的鼓樓下,青少年能解碼侗族大歌多聲部韻律背后的數學原理;在苗族繡娘的織機旁,實踐課程可延伸至紋樣拓撲學與民族美學經濟;這類沉浸式教育不僅實現‘體驗即認知’,更催生文化認同與創新思維的雙重覺醒”劉昕告訴記者。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北京石探記科學家團隊創始人陳睿,在他看來,研學產品應該是以“教育”為核心,“旅游”為途徑。石探記擁有頂尖的師資團隊、產品和研發團隊,希望通過這次與貴旅集團的合作,把優質的科學家團隊引入貴州,開展科學家大講堂,一方面提升公眾對自然科學的認識,另一方面通過科學家大講堂開展周邊的研學活動,以此形成一個研學產品的閉環,把貴州的研學教育運營起來。
北京石探記科學家團隊創始人陳睿
“我走訪過全世界很多國家,如果要說哪個國家或者地區像貴州,我還想不出來。貴州地處云貴高原,孕育了獨特的喀斯特地貌,這里的古生物資源、動植物資源、景觀資源擁有獨特性和稀缺性,如何把這樣的獨特性和稀缺性變成大眾的情緒價值,賦能到文旅研學產品中,是我們目前在探索的方向”陳睿表示。
淘熊貓旅行創始人邢凱認為,貴州擁有以大國重器“中國天眼”為代表的科學資源和獨具特色的自然地質地貌資源,是為“天時”;近年來貴州交通配套愈加完善,是西部地區為數不多“縣縣通高速”的省份,省內動車高鐵線數量不斷提升,各地支線機場建設成果斐然,是為“地利”;貴州以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為目標,從政策上出臺了許多關于旅游和景區的扶持政策,對于省外游客到貴州旅游的優惠政策,是為“人和”;貴州文旅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為打造研學產品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淘熊貓旅行創始人邢凱
貴州在關于研學產品的打造和開發上仍舊存在內容單一、缺乏出圈的好產品等短板。新東方文旅貴州區副總經理魏信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跳出傳統的“蠟染”“酸湯魚”等大眾對貴州研學的刻板印象,開發出研學體驗的細分領域。“建議拓寬景點的豐富性,將傳統半日游、一日游拓展成多日深度游”魏信江表示。
新東方文旅貴州區副總經理魏信江
除了研學游,年輕人到貴州旅游的玩法也愈加多元,到貴陽聽一場路邊音樂會,到黔南喝一杯懸崖咖啡,到安順欣賞壯麗的黃果樹大瀑布,到黔東南打卡西江千戶苗寨夜景……近年來,貴州緊盯青年游客市場,不斷挖掘新業態、新玩法,吸引更多年輕人前來打卡游玩。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省會貴陽游客群體中“90后”“00后”占比達75.2%,讓貴陽乃至貴州正成為年輕人的理想旅游目的地。
湖南享夢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吉森精準捕捉年輕一代的需求:“Z世代”要的不光是打卡游,而是情緒價值的陪伴。她認為,人在旅行過程中,可以拋去個人的背景、經歷、職業等社會角色,“放肆”地享受旅行帶來的治愈感,同時能通過結交天南地北的朋友,能在不同的人身上學習到新東西。“人只有在陌生環境中才能更好地生活”張吉森表示。享夢游作為社交旅行種草平臺,立足“社交”與“旅行”,打造出內容“種草官”,深受年輕旅行者喜愛。
湖南享夢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吉森
為何選擇貴州?張吉森直言,貴州首先吸引她的是人,這里的人很真誠、坦蕩,其次是貴州的地形地貌和戶外資源相較其他省份更有優勢,隨著貴州在交通、基礎設施上的不斷完善,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來旅行。“從產品的角度,吃好住好玩好之外,融入情緒價值,整體溢價空間也會變高。從年輕人旅行體驗的角度,當代年輕人需要被戶外治愈,旅行結束記住的不僅是走過的路,而是和朋友們一起攀過的巖,一起喝的那杯懸崖咖啡”張吉森告訴記者。此外,她特別提到貴州文旅互聯網聲量潛力巨大:“一個小眾打卡點的傳播,可能帶動整個區域的流量裂變。”
本次主題分享會揭示了貴州文旅從“靜態保護”到“活態傳承”的文化覺醒,從“資源消耗”到“可持續共生”的生態覺醒,以及從“觀光旅游”到“精神體驗”的價值覺醒的“三重覺醒”,正如論壇嘉賓所言,貴州的山水不僅是風景的展現,而是連接彼此實現對話的媒介;村寨不是景點,而是生命的現場,當超級IP與行業智慧在此交匯,貴州正以獨一無二的姿態,書寫中國文旅的新篇章。(作者:李鈺)
數據來源:貴陽網、貴州研學旅行網
來源:多彩貴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