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嶺社區女子義警隊創新幼兒防溺水教育實踐探索
為切實增強幼兒防溺水安全意識,筑牢生命安全防線,5月14日,西坪鎮牧牛嶺社區女子義警隊在西坪鎮派出所統籌指導下,走進西坪鎮中心幼兒園,開展了一場兼具趣味性與實效性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動。此次活動通過創新教育模式、整合多方資源,為幼兒安全教育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范例。
一、童趣化互動設計,激活安全教育“內生動力”
活動以“游戲破冰”開場,義警隊員通過“蘿卜蹲”“找朋友”等經典幼兒游戲迅速拉近與孩子的距離,消除陌生感,有效調動參與積極性。在知識講解環節,義警隊員緊扣幼兒具象化認知特點,采用“動畫演示+兒歌傳唱+情景模擬”三位一體教學法:通過防溺水動畫短片直觀呈現危險場景,以朗朗上口的原創兒歌強化記憶,借助救生圈、卡通竹竿等道具模擬溺水施救過程,并創編防溺水手指操,將“不私自下水、遇險要呼救”等抽象規則轉化為幼兒可模仿、易操作的行為動作。這種沉浸式、體驗式的教學方式,讓安全教育從單向灌輸轉變為主動探索,顯著提升幼兒的知識吸收效果。
二、情景化問題導向,構建安全認知“實踐閉環”
活動特別設置“防溺水知識搶答競賽”環節,圍繞“發現同伴溺水如何求助”“安全游泳場所選擇”等核心問題,通過提問、搶答、即時點評的互動模式,引導幼兒在思考與應答中鞏固安全知識。義警隊員針對幼兒回答進行具象化反饋,例如通過情景演繹示范“撥打110時說明具體位置”“使用長竹竿輔助救援”等正確做法,幫助幼兒建立“識別風險—規避危險—科學施救”的完整認知鏈條。這種以問題為驅動、以實踐為導向的教育策略,有效填補了傳統安全教育中“知”與“行”的鴻溝。
三、協同化資源整合,夯實安全防護“社會網絡”
本次活動的成功開展,彰顯了“警—園—社”協同育人的治理效能。西坪鎮派出所發揮專業指導作用,社區義警隊提供實踐力量,幼兒園搭建教育平臺,三方聯動實現資源優勢互補。這種模式不僅為幼兒安全教育注入了創新活力,更構建起常態化、可持續的安全教育機制。實踐表明,幼兒安全防護需突破單一主體局限,通過整合家庭、學校、社區等多方資源,形成安全教育長效化、場景化、生活化的生態網絡。
此次防溺水教育活動以創新理念與扎實實踐,為幼兒安全教育提供了寶貴經驗。它啟示我們:幼兒安全教育既要遵循兒童認知規律,以趣味化、游戲化形式提升參與度;又需強化多方協同,將安全意識融入日常教育與生活場景。未來,唯有持續深化“家校社警”聯動機制,推動安全教育常態化、專業化發展,才能真正為幼兒成長構筑起堅實的安全屏障,讓安全意識成為伴隨孩子一生的寶貴財富。(李海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