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三月,日寇在依蘭、勃利地區的冬季"大時伐"已接近尾聲,寇軍在這個地區的兩個師團和一個混成旅團已轉向牡丹江和佳木斯兩地。
駐扎在依蘭縣城的日寇部分騎兵約七百人,偽軍二十二團一個營約五百人,其余有警察百余人。
敵軍經過四個月的長期"討伐"之后,甚感疲憊松懈。據縣城地下黨和抗日教國會送出來的情報稱:偽滿軍對日寇所給予的待遇極感不滿,士氣低落。
同時在依蘭縣城與勃利縣城中間地區的雙河鎮"討伐"期間,駐有一個日寇步兵大隊約七百人,一個騎兵聯隊之主力已向佳木斯插收,而步兵大隊是否常駐該鎮尚在猶豫中。
我抗聯二路軍總部駐牡丹江西安西風溝。經分析研究全盤情況,認為"敵分我合,敵退我進"是時候了。并且很快解凍開江,轉入游擊活動的好季節。
于是決定集中牡丹江兩岸聯軍聯合行動,襲擊依蘭縣城;同時誘雙河鎮寇軍出援,以便于半途伏擊將其消滅。
三月十日開始行動準備。十八日抗聯二路軍總指揮部到達馬家大屯。
第一縱隊,獨立支隊均隱蔽于指定的集合地點,開始封鎖消息,十八日總指揮部下達作戰任務,指示,
第一縱隊于十九日上午三時在蘇格屯附近集結,下午三時向依蘭東南團山子倭肯河東方面佯動,十九日夜間強行軍,再從倭肯河東岸依蘭南方急速隱蔽轉移,
預定在新卡倫--﹣小河沿中間地區,利用復雜地形,埋設伏兵,伏擊由雙河鎮北進增援依蘭的敵人,給與殲滅性的打擊。
三月二十日白天,云霧低迷,雪花飛揚,北風颼颼,滿天卷起"煙泡"。氣溫雖然下降,但恰是我部隊移動的天然帳子。
地上新雪掩蓋了行軍過后的蹤跡。到了傍晚五時左右,天氣忽然晴朗,滿天星斗。
半夜十二時,我獨立支隊由牡丹江東岸小山咀子進至依蘭縣城東北郊,沿倭肯河岸占領陣地。
我主力第一縱隊半夜十一時三十分進入依蘭縣城關西南及西北邊緣,占領陣地。二十一日午夜一時三十分,攻擊開始。
我主攻部隊首先以南大營寇軍駐地為目標,攻擊前進。因得到偽軍二十二團地下工作同志的內應,
首先突入城西北防所,將偽軍一個排繳械,然后從城西北和西南向據守在大營南邊的偽軍圍攻。
此時,我獨立支隊從倭肯河岸向城東攻擊前進,圍攻據守東火磨的寇軍。激戰至二十一日晨六時,城區大部為我軍占領。
部隊肅清占領區內殘敵,散發傳單,召集民眾進行宣傳,收集軍用物資。小部地區戰斗仍在繼續中。七時我軍逐漸分別向城西、城南撤退。
主力縱隊之第五軍和第九軍軍部(七百余人)以極迅速的動作,撤到牡丹江西岸、馬家大屯一帶,利用復雜地形隱蔽埋伏。
其余半數騎兵半數步兵為掩護部隊,佯作散亂倉皇撤走模樣,誘使敵人出擊。十時左右,日寇騎兵二百六十余人,果然出城追擊,進入馬家大屯東南我伏兵線內。
我軍突然發出異常猛烈的火力,打得敵人人仰馬翻,慌亂就地抵抗。經過兩小時的激戰后,寇軍被我全殲,逃回依蘭者僅三十余騎。
我方主力縱隊在攻城及設埋伏戰斗中,共消滅日寇三百余人,俘虜偽軍一個排,
繳獲步槍二百三十余支,輕機十挺,重機一挺,彈藥五萬余粒,軍馬五十余匹,其他軍用品甚多。我方損失甚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