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佳木斯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關鍵落子,以智慧農機為引擎,驅動著百萬畝農田的春耕作業,全力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晨曦初照,一場意義深遠的農業變革正在廣袤田野上蓬勃展開。自2024年起,樺川縣蘇家店鎮的9個行政村和1個自然屯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曾經的“巴掌田”如今煥然一新,呈現出田成方、路相連的規整面貌。這一轉變顯著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大型農機作業效率提高35%以上,人力成本降低30%。
走進田間地頭,一幅幅充滿科技感的畫卷映入眼簾。無人駕駛的播種機沿著北斗導航的精準路線勻速前行,智能植保無人機在田壟間翱翔,數字化監測設備實時回傳土壤墑情數據。這些充滿科技感的場景,正是佳木斯市踐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生動實踐。
佳木斯市在農業機械化領域成績斐然。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連續三年穩居99%以上,下轄6個縣(市)全部獲評國家全程機械化示范縣,農機總動力突破700萬千瓦。在裝備結構優化上,拖拉機保有量達12.48萬臺,100馬力及以上機型占比逐年攀升,截至2025年4月,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系統已錄入285臺100馬力拖拉機,北斗導航設備安裝量突破5000臺,為精準作業裝上“智慧大腦”。
播種環節的技術革新同樣亮眼。佳木斯市通過實施播種機升級專項行動,2024年超額完成5000行勺輪式播種機替代,2025年計劃的1.25萬行替代工作已完成94.74%,精量播種技術的普及,大幅提升了播種智能化水平。
依托雄厚的產業基礎,佳木斯構建起全鏈條智能農機產業集群。驥馳拖拉機、重興科技鮮食玉米收割機、眾為農機氣吹式播種機、德邦大為精密播種機、振華機械全地形履帶式收割機等本土品牌百花齊放,樺川縣玉成合作社成為全省首批大型大馬力高端智能農機熟化定型與推廣應用基地,形成“研發—熟化—應用”的完整生態,為智慧農機迭代升級提供強力支撐。
春耕現場,農民們的新面貌同樣令人振奮。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民,如今變身“農機操作手”“數據分析師”。農民手持智能終端,通過北斗導航和智能農機系統,精準規劃作業路徑,實時監控農田狀況。從翻耕、播種到施肥,每一道工序都實現了智能化管理,大大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和作物產量。同時,農戶還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農田環境、作物生長周期等進行深入研究,為精準農業提供科學依據。(吳雙 記者 劉大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