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麥收進行時
央視《新聞直播間》聚焦“天府糧倉”
展現崇州
“三夏(夏收、夏種、夏管)”新圖景
和?高標準農田里的豐收畫卷
5月1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時節》特別節目將鏡頭對準崇州,以直播連線方式展現西南麥區夏收夏種的生動場景。
位于崇州市的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憑借“稻麥同框”的現代農業模式、科技賦能的良種試驗體系和高效智能的農事服務圈,成為當天《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時節》特別節目報道的重點。
搶收搶種“稻麥同框”?
直播現場,央視記者蔣樹林站在崇州十萬畝糧食高產穩產高效綜合示范基地核心區,向全國觀眾展示出一幅獨特的“雙搶”畫面:左側金黃的麥浪正被聯合收割機吞納入倉,右側平整的水田里插秧機已播下翠綠的秧苗。這種“左手麥田,右手稻田”的“稻麥同框”模式,既體現了土地的高效輪作利用,也展現出崇州在搶收搶種中精準調配農機與人力的科學管理能力。
良種試驗科技賦能
節目中,崇州農業的“智慧基因”成為焦點。記者現場揭秘產業園的“專家試驗田”——這片“中試車間”常年展示數百個小麥、水稻品種,每個品種以數字代碼標記,通過產量、抗性等指標的層層篩選,最終將優勢品種推廣至大田。
農事服務高效智能
此外,產業園打造的“半小時農事服務圈”引發關注。園區內農資超市、氣象服務站、糧食烘儲中心等設施無縫銜接,農機手可“隨叫隨到”;管委會旁還貼心設置便民服務臺,提供防暑物資和充電服務。“一站式”服務體系讓“三夏”生產高效有序,農田管理“忙而不亂”。
2025年,崇州計劃糧食種植面積48.2萬畝,預計產量23萬噸。其中,小麥種植面積10.8萬畝,預計產量3.5萬噸,麥收工作5月20日完成;水稻種植面積32萬畝,水稻插秧工作預計5月底基本完成。
記者|唐海龍
編輯|余霞 王靜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