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77 屆戛納紅毯上,趙櫻子奉獻了一場堪稱 “行為藝術” 的紅毯秀。
面對工作人員五次催促、現場保安的不耐煩,她卻以 “整理裙擺” 為由,生生將 3 分鐘的紅毯時間拖延到 9 分鐘。這場 “被動驅趕” 的戲碼,精準地折射出流量時代那句荒誕的生存法則:
與其優雅退場,不如狼狽出圈。
這絕非偶然失誤,而是經過精確計算的營銷手段。
當 “# 趙櫻子被驅逐 #” 這一話題登上熱搜榜首時,她的團隊早已備好了 “外媒生圖抗打”“東方美人驚艷” 的營銷通稿,試圖扭轉輿論走向。
這種 “先自黑后洗白” 的套路,與她七年前紅毯假摔時的把戲如出一轍:摔倒瞬間登上熱搜,次日 “敬業帶傷工作” 的通稿便鋪滿全網。
只是,觀眾對這種 “狼來了” 的戲碼早已產生了抗體,她只能不斷提升荒誕的強度,將一場普通的紅毯秀硬生生升級為行為藝術。
趙櫻子的職業軌跡,就是一部 “人設崩壞” 的活教材:
2017年假摔事件:當時她尚且能用 “新人緊張” 作為遮羞布,靠通稿中 “禮服太重不慎跌倒” 的說辭,勉強維持一絲體面;
2023年 “迪冪孟扎” 宣言:在《無限超越班》中,她自封 “四頂流綜合體”,把前輩們的流量密碼生硬拼接成 “人設縫合怪”。面對她的這番操作,導師吳鎮宇的冷笑與網友 “碰瓷天花板” 的嘲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025 年直播話術異化:當其他藝人還在矜持地喊著 “感謝家人” 時,她已經進化出了 “老公刷火箭,妹妹跳熱舞” 的擦邊話術,把直播間活生生變成了賽博夜總會。
這種 “以恥為榮” 的生存策略,本質上是娛樂圈的 “次級債危機”。
當藝人缺乏核心作品的支撐,只能把道德底線、行業規則打包成 “有毒資產” 進行拋售。
數據顯示,她參演的作品豆瓣均分僅為 4.3,但熱搜上榜次數卻穩居同期女星 Top5,完美詮釋了 “實力與流量倒掛” 的畸形現象。
趙櫻子的困境,淋漓盡致地折射出內娛最危險的邏輯閉環:
1. 平臺算法推波助瀾 :她的 “發瘋文學” 總能精準觸發社交媒體的傳播閾值。
為了賺取用戶的停留時長,平臺心甘情愿地將爭議內容推至流量池的頂端;
2. 資本短視助推 :制片方深諳 “黑紅也是紅” 的 “真理”,《紅毯背后的女人》《熱搜女王》等量身定制的爛片,就像源源不斷的食物,持續喂養著她的曝光度;
3. 審丑文化反噬 :當 “# 趙櫻子模仿狗叫 #” 這樣的話題都能收獲百萬點贊時,這種 “負面貨幣化” 的模式,終究會異化成全民參與的娛樂絞殺。
諷刺的是,趙櫻子越努力地踐行 “黑紅經濟學”,她的職業壽命就越快地走向終點。
反觀同期藝人:張婧儀憑借《孤注一擲》斬獲 35 億票房,周依然通過《三悅有了新工作》贏得了演技認可,而趙櫻子近三年參演的作品中,超過 70% 都未能達到及格線。
當 “趙櫻子” 三個字成了爛片的預警信號,這場流量豪賭已經提前宣告破產。
趙櫻子現象之所以能夠持續存活,恰恰暴露了娛樂圈監管體系的裂痕:
道德評判失語:清朗行動把重點放在打擊違法失德藝人上,但對于那些 “游走道德邊緣” 的炒作行為,卻缺乏明確的懲戒標準;
評審機制失效:當她的 “發瘋式營銷” 能帶來真金白銀的收益時,資本便自動屏蔽了專業口碑發出的預警信號;
觀眾審美的斯德哥爾摩癥候:觀眾一邊痛罵 “內娛完了”,一邊又為 “# 趙櫻子滾出娛樂圈 #” 這樣的話題貢獻了 2 億的閱讀量,形成了畸形的供需關系。
這種灰色地帶的繁榮,正在一點一點地摧毀行業的根基。
當張頌文們需要蟄伏二十年才能被看見,而 “趙櫻子們” 靠著紅毯假摔就能收割頂級資源時,藝術創作的尊嚴早已被流量絞肉機碾成粉末。
趙櫻子的故事,本質上是一場盛大而悲哀的自我獻祭。她用自己的尊嚴去置換流量,用底線去兌換熱搜,最終卻在全民的嘲諷中,逐漸淪為娛樂工業的 “人形電池” —— 燃燒自己,只為點亮他人茶余飯后的笑料。
當絞殺式營銷成為唯一的生存法則,娛樂產業終將淪為一片廢墟。
也許有朝一日,人們會驚覺:
那些曾為趙櫻子貢獻過點擊量的手指,早在不經意間,已經推倒了行業最后的體面之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