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基層治理智庫研討活動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項目發布儀式”日前在東明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舉行,一批賦能平臺與重點項目在現場齊齊亮相。
東明路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沈春雷在致辭中回顧了街道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激活社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通過空間重塑、資源整合、情感聯結,讓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成為群眾幸福的“最美零距離”,實現了“黨建強、治理活、經濟興、民心暖”的生態。
賦能平臺全新亮相
為深入推進參與式治理,更好培育和壯大東明基層治理隊伍,東明路街道創新成立了明心治理學校,此次還聘請到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基層黨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吳濤擔任名譽校長,通過專業培訓與課題共研,培育基層治理“頭雁”隊伍,打造東明特色治理模式。
圍繞社區治理的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實踐創新,為進一步賦能提升居民關切的治理項目,街道與人民網上海分公司共建“明心基層治理創新實驗室”,整合資源助力東明高質量發展。
作為街道黨建特色項目,“在職黨員融社區”目前已培育徐爸爸民心業委會、月月社區規劃、明創優品、聽韻東明、東明小主播等5個特色工作室,今年繼續啟動“法潤生活”工作室,通過黨員帶頭普法調解,為社區注入法治力量,營造和諧穩定的治理環境。
項目化推動社會治理創新
記者了解到,東明路街道以“黨建引領、治理搭臺、經濟唱戲、民生受益”為核心,推動新興領域黨的組織從建起來到強起來,從組織覆蓋到價值共鳴;基層治理從政府主導到“制度圈、朋友圈、文化圈”的協同共治;社區經濟從扎根生長到空間價值、治理效能、情緒價值與經濟動能的雙向轉化。
值得一提的是,聚焦“家門口微循環經濟”戰略定位,這里已制定了“1+3+5”施工圖,推出“樂活東明”“樂享東明”“樂創東明”“樂業東明”“樂融東明”等五大項目。開展社區創業行動,構建“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創業孵化、創業活動”四創聯動的支持體系。優化營商環境,推出惠企政策包。
2025年,街道聚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情況、新問題、新任務,通過項目化方式推動社會治理創新,升級打造東明特色項目。
活動現場,黨建引領網格治理、煙火360創新街區、東明藝術+Space、居民區依法治理、家門口的社區經濟微循環等5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重點項目進行路演。
強化基層治理韌性
在與會專家看來,東明路街道以黨建引領推動基層治理創新,實現從被動管理向主動治理的轉型。通過網格化治理下沉單元,激發居民參與共治;以參與式社區規劃破解空間矛盾,將民主協商融入項目孵化全流程;構建價值引領、組織再造、能力躍升的“三維驅動”體系,進一步強化了基層治理韌性。
上海市委黨校教授,上海市社會學學會副會長馬西恒表示,街道以“施工隊”思維推動基層治理,將制度嵌入生活實踐,夯實治理根基。社區經濟是治理共同體的基礎,需要融合市場、社會與政府力量,激活生活共同體活力。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同濟大學社區花園與社區營造實驗中心主任劉悅來建議,街道要搶抓城市更新機遇,聚焦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聯動市場、商戶與居民的力量,推動社區經濟、文化和治理的融合升級,打造資源集約化發展新模式。
社區樞紐站創建人,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原館長王南溟說,東明路街道社會組織年輕化程度較高,社區樞紐站通過藝術介入老舊社區,以“兒童友好”和“藝術不老”雙計劃聯動全齡段參與;通過工作坊、講座等方式與居民共建共管,形成“居民主導維護+定期內容更新”機制,以個體情感連接構建多重主體藝術共同體。
市老年基金會浦東新區代表處秘書長、浦東新區黨建講師團成員、東明路街道黨建講師團團長嚴懷中表示,街道要聚焦“一老一小”服務,推動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創新參與式社區規劃與社區經濟,整合黨政社企資源,打造品牌項目,形成可持續的東明治理樣本。
今后,東明路街道將以“宜居東明人民社區”為目標,以“聚明心”黨建工程為總牽引,譜寫基層治理與社區經濟深度融合、共生共融的東明新篇章。
原標題:《讓治理“最后一公里”成為群眾幸福“最美零距離”》
欄目主編:戎兵
來源:作者:文匯報 唐瑋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