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這天早上的天氣還算不錯,韋女士正指揮著工人們打棚子,四周擺滿了花圈,顯然這是一個葬禮現場。
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料到的是這一場葬禮途中,忽然風雨大作,不過短短幾分鐘,又帶走了三條生命。
這是怎么回事,難道真有什么玄學不成?“怕不是他們做了什么事情?”當地人議論紛紛。
4月中旬,靖西市居民韋女士的丈夫因意外在廣東身亡,由于當地風俗規定“意外死亡者不得將靈堂設于自家宅中”,家屬不得不另尋場地。
最終,他們選擇了百色市右江區六塘村——韋女士岳父的老家。
設靈地點,是一個廢棄多年、無頂破舊的土磚屋——曾是村里一戶早年外遷家庭的祖屋,如今已成荒地與雜草的棲身之所。
家屬臨時搭建了一個棚屋,為了支撐棚體,他們推倒了屋內一面墻壁,保留三面圍墻以作支撐,在原址基礎上形成一個圍合空間,搭建起一個簡易大棚。
一切都照常進行,韋女士強撐著悲痛招呼親友,來往的親屬進棚子里守靈燒紙。
然而就在下午約五點鐘左右,災難悄然逼近。
一股罕見的局地強對流天氣席卷而來,伴隨11級狂風與暴雨,短時間內改變了整個天象。
現場親歷者回憶,風暴來臨前半小時,天空尚是晴朗無云,一切如常,氣象部門也并未提前發布任何大風或雷暴預警。
風速迅猛,夾帶雨點砸落,無從閃避。
“剛聽到呼啦啦一聲,就看到棚子飛了,墻倒下來砸了很多人。”據村民陳述,這幾分鐘內發生的一切宛如災難片重現,僅幾分鐘時間,便將大棚連帶圍墻掀翻。
磚石轟然坍塌,壓向棚內正守靈的親屬們。事發現場慘烈混亂。
初步統計顯示,共有9人被墻體砸中——3人不幸身亡,其中包括韋女士的父親與弟弟,另有6人不同程度受傷。
她的姐姐傷及頸椎,需長期臥床恢復,而韋女士本人幸免于難,卻也在現場遭受重擊——身體擦傷外,更難恢復的是精神創傷。
事件發生后,右江區委宣傳部于5月9日首次公開回應事故,稱“仍在核實具體情況”,并表示對傷者家屬已進行初步慰問,政府部門將協助申請生活補貼及低保。
村支書與村委組織村民對死者家庭進行慰問,并自發發起募捐,鄉政府方面也表示,將協助申請生活困難救助及低保政策,為家庭提供后續支持。
然而深入梳理這起事故的前因后果,不難發現,悲劇并非僅源于突發天氣。
事故現場為一片老舊廢宅,經過多年的風吹日曬原結構早就不穩定,而韋女士在搭建棚體時未經過專業評估,也未報備相關部門,更沒有結構設計圖紙或安全檢測。
隨意找地方打洞釘釘子,甚至還推到一面墻,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行為,卻進一步破壞了本就岌岌可危的老墻。
換句話說,這并不是單純的“天災”,而是“隱患+疏忽+極端天氣”共同釀成的慘劇。
不少網友紛紛對對韋女士表達同情,她的母親本來就長期患病,負擔著不小的生活壓力,韋女士哭著說,“我爸爸他今年才51歲,是我們家的支柱。”
如今在剛剛失去丈夫后,韋女士還面對著喪弟、喪子以及后續對這些親屬的愧疚。
有網友對韋女士靈堂的選擇當地的傳統風俗提出質疑,“為什么不讓逝者在家走?非要找個危房?”
很快就有知情者對他解釋,“說是人在外頭沒的,不能進村子,只能在村口。“也正是因此,韋女士不得不選在了村口附近的老房子吧。
在民間流傳的解釋中,甚至不乏“風水”說法:有人稱“死者屬橫死,不宜設靈于陰地”,還有人從命理角度分析,指“祖宅原本不利陰事”,更有甚者認為“命數不合,家道中斷”。
這些說法雖沒有事實根據,但卻在基層文化中根深蒂固,網友們紛紛表示,”簡直離譜,這種農村陋習就應該廢除。“
韋女士一家固然有錯,但是也有聲音對村委與監管單位提出質疑,“村里那么多年老宅,是不是該有安全標識?是不是該定期排查?”
然而除此之外,更令人擔憂的是,當村民自發組織喪禮、婚慶、集會等活動時,是否有哪一級部門在兜底安全?
下一個設靈場地,會不會同樣建在危墻之下?誰來防止下一次類似的悲劇再次上演?
對此,您有什么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