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中國,中國也愛你。
文 | 華商韜略 東木褚
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和領導人握手,又到上海車展發布新車,寶馬董事長齊普策又又又來了,最近三十天,他三次到訪中國,記者問他,“您是‘常駐’中國了嗎?”
齊普策笑了,“我太喜歡中國了,中國是寶馬最大的單一市場,我每次回來都有新收獲。”
【老齊又來了】
齊普策是六零后,技術工程師出身,整個職業生涯都是在寶馬度過的,2019年被任命為寶馬集團董事長。
在跨國車企里,齊普策大概是最愛中國的掌門人,最近幾年他到訪中國的次數比奔馳、奧迪CEO加起來的還要多,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中國是寶馬的第二個家。”
前年,當個別西方學者鼓吹與中國脫鉤斷鏈時,齊普策的態度是,“不可能,別說脫鉤,搬家都不可能,我們在沈陽有四個生產基地,怎么脫?”
去年,當歐盟對中國電動車揮舞關稅大棒時,率先站出來表達反對意見的,還是齊普策,他認為歐盟不需要害怕,進口中國電動車不會對歐洲汽車產業造成實質傷害,歐盟這么做受傷害最大的反而是德國的工業,“寶馬反對加征關稅,無論在中國還是歐洲,我們的態度都是一樣的。”
齊普策“胳膊肘向外拐的發言”讓歐洲老牌媒體《經濟周刊》破防了,發文抨擊,“看看吧,以寶馬為代表的幾家大車企,根本不關心歐洲的利益。”
2024年,寶馬在中國交付了714530輛BMW和MINI品牌汽車,蟬聯中國豪華乘用車年度銷量冠軍,但同比下滑了13.4%。
雖然少賺了45億歐,但寶馬反而加碼了對中國的投入,創紀錄地砸下200個億的單筆投資,升級改造沈陽的工廠。
而且,這次升級非同一般,事關寶馬即將投產的新世代車型,是寶馬集團在數字化、電動化時代的關鍵一戰,可以說,寶馬把自己的未來都壓在了中國。
危中有機的是,2024年寶馬純電車銷量同比增長7.7%,占集團在華整體銷量的15%,在中國市場的純電交付首次超過10萬輛,為寶馬打開了新的增長點。
承受著業績壓力的齊普策表示,寶馬對中國市場的投入不會因短期波動而動搖,因為我們總是能在中國創造新的機會。
【家在中國】
2003年3月27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寶馬集團和沈陽華晨汽車的十幾位高管并肩而立,在發改委、商務部和遼寧省等領導的見證下,簽下了成立合資公司的文件,華晨寶馬就此誕生。
寶馬時任董事長赫穆特·龐克說,“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是寶馬集團至關重要的一步,我們將為中國客戶提供不折不扣的高檔汽車。”
當時,距離1994年寶馬在北京設立代表處已有近十個年頭,寶馬在中國的年銷量約有6700輛,雖然遠低于日本,但華晨寶馬給中國市場帶來的信心感染了現場的每個人。
一家報道簽字儀式的媒體用了這樣的標題,“中國高檔車市場開始起步了!”
2004年,寶馬投資40億在沈陽大東區建設了第一家工廠,拉開了本土化生產的序幕。
起初,德國人表現得謹小慎微,每年的產能規劃只有1萬輛,但沈陽雄厚的汽車產業基礎,以及入世后中國市場對高檔車需求的大幅增長讓寶馬驚喜不已——
成立僅五年,大東工廠就下線了第10萬輛寶馬車,中國大陸也成為寶馬全球第四大單一市場。
▲華晨寶馬第10萬輛車下線,2008
2009年,寶馬和華晨集團又齊聚人民大會堂,與沈陽市簽署了二期項目的合約,雙方計劃投資50億在沈陽開建新廠區,把年產能從10萬輛逐步增加到30萬輛。
2012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寶馬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喜笑顏開的寶馬管理層表示,“我們在歐洲以外的首個發動機廠將在沈陽建設,寶馬扎根中國市場的決心越來越強了。”
在齊普策就任寶馬董事長的2019年,寶馬取得了進入中國以來的最好成績,以72.37萬輛的銷量首次成為中國豪華車的冠軍,并且帶動全球銷量增長1.2%,力壓奔馳奪得世界豪車第一,干出這樣的成績,老齊怎能不愛中國?
此后,寶馬不斷打破自己的投資紀錄,投資100億打造第六代動力電池,耗資150億建設里達工廠,投下200億升級改造大東工廠,2010年以來,寶馬在沈陽的生產基地累計投入了1160億人民幣。
除了德國總部,沈陽是與寶馬連接得最緊密的城市了,截至2023年,寶馬連續18年成為沈陽最大的納稅企業,也是遼寧省的納稅八連冠,累計為沈陽提供了2.1萬個工作崗位。
寶馬在沈陽成就霸業,沈陽也傾全力支持寶馬。
為了寶馬員工的通勤和醫療,沈陽直接把地鐵三號線的地鐵口開在了廠區內,不用出大門就能上地鐵,還引進了北京的三甲醫院;為了改善生活環境,市政府專門在寶馬廠區外修建了大型生態公園,把工廠變成了4A級景區;為了員工的子女教育,引入了東北地區唯一的12年一貫制國際學校……
對寶馬中國的員工來說,沈陽的生產基地可謂應有盡有,頗有早年間國企大院的感覺,華晨寶馬的一位德國籍項目經理說:
“我們一家四口很喜歡沈陽,這里環境宜人,有中德社區、公園和醫保互通的醫院,小孩在沈陽上學就能拿到德國也認可的學歷,我們絲毫沒有后顧之憂。”
2021年底,寶馬召開了線上年會,主題是“家在中國”,寶馬全球財務董事彼得博士說,“今天,寶馬在全球每賣出三輛汽車,就有一輛是交付給中國客戶,每次來到這個偉大的國家,我都感覺像是回家。”
【共創未來】
近五年來,中國電動車不斷突破技術瓶頸,加速了汽車產業數字化、電氣化的變革,市場滲透率從5.4%猛增到40%,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
與此同時,由于轉型緩慢、決策滯后等原因,傳統巨頭的日子都不好過,德國大眾掀起裁員,日本的日產和本田謀求合并,美國福特CEO法利在目睹工程師拆解比亞迪,并且親自試駕長安電動車后承認:
“這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中國人走在了我們的前面,這是個關乎存亡的威脅。”
多次訪華的寶馬董事長齊普策比同行更早感受到了中國電動車的沖擊,他對媒體說,“我非常欣賞中國汽車產業的電氣化進程,立足現實,不拘泥于教條主義,涵蓋純電動、插電混動和燃料電池等多種技術路線,這才是推動市場接受電氣化最有效的路徑。
齊普策的話展現了百年車企的格局,但他也知道,面對中國的高端電動車,靠防守是保不住存量市場的,因此他為寶馬制定的策略是:以低姿態學習中國車企的經驗,在高端市場合作共贏。
從“老師”變成“學生”,談何容易,當年成立華晨寶馬時,有人問寶馬董事長龐克,為什么要選擇沈陽,龐克的回答被廣為流傳,“寶馬就是寶馬。”
時至今日,寶馬還是寶馬,但消費者對于汽車的要求已經翻天覆地,要智駕、要AI、要超長續航,這也是齊普策最近頻繁往中國跑的原因。
這段時間,寶馬接連發布消息,與華為、阿里巴巴和寧德時代展開合作,打造智能時代的寶馬車。
從2020年10月上線汽車服務應用App以來,寶馬發現有25%的App用戶都是用華為手機登錄的,因此與華為合作打造智能座艙是“眾望所歸”,在今年內,用戶就能通過華為手機解鎖、啟動自己的寶馬。
在寶馬的新世代車型上,除了會搭載華為的智能座艙方案,還有基于阿里巴巴通義大模型的AI引擎,以及采用大圓柱電池技術的第六代動力電池。
目前,寶馬正在和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中國供應商一起攻堅,推進大圓柱電芯的量產計劃。
30多年來,寶馬發展壯大的背后,也離不開中國對外資的開放和扶持。
據沈陽大東區工業和信息化局的領導回憶,當時他們在一天之內就辦妥了涉及土地、施工等多項手續的證照,建設鐵西區工廠時,為了滿足寶馬對防洪標準百年一遇的要求,區政府將工廠地塊整體墊高了一米,用最優質的營商環境給寶馬護航。
華晨寶馬還是中國第一家突破外資50%股比限制的合資車企,2021年發改委、商務部發布《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自2022年1月1日起,取消乘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
2022年2月,寶馬斥資近290億元增持了華晨寶馬25%的股份,股權占比由50%提升至75%,寶馬集團成為中國放寬汽車行業外商來華投資股比限制后的首個受益方。
今年3月,齊普策在北京的高層論壇上展望了未來,“對寶馬而言,‘家在中國’不只是在這里設廠或是賣車,過去我們攜手推動了技術創新,未來也要攜手邁進新的階段。”
寶馬用三十年的時間,為投資中國的外企打了樣,這里的競爭不是零和游戲,這里的市場足夠寬廣,中國歡迎外資的態度不會改變,你有多愛中國,中國就會有多愛你。
【參考資料】
[1]《寶馬去年少賺了45億歐元,研發投入創新高》財經雜志
[2]《寶馬大東工廠:再次見證“奇跡”誕生》沈陽日報
[3]《專訪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在中國,我們要用百米沖刺的速度跑馬拉松》鳳凰風暴眼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