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中訪網
作者 | 一杭工作室
5月13日,話題#西北大學副校長范代娣成陜西首富#沖上微博熱搜,引發公眾關注。
當“大學副校長”與“陜西首富”兩個身份重疊,輿論場掀起波瀾:科學家經商是否背離學術初心?高校管理者坐擁巨額財富是否觸碰制度紅線?
事實上,巨子生物的核心技術專利歸屬清晰,范代娣在晉升副校長前已系統性退出企業實控崗位,其財富積累完全依托《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合法框架。
這不僅是個人命運的躍遷,更是中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里程碑。當“科學家清貧”的刻板印象被打破,當高校教授通過合規路徑將論文變為生產力,范代娣的案例恰恰證明——知識的價值無需遮掩,商業的成功不必避嫌。在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下,“大學副校長成為首富”非但不是悖論,反而標注著科技強國進程中,知識分子與時代紅利的共振新高點。
1
身價超440億,錢從哪來?
據《新財富雜志》的報道,根據4月24日收盤市值等維度統計,巨子生物創始人范代娣、嚴建亞夫婦因持股市值達443億元成為陜西新首富。這或許是國內身價最貴的大學校長。她的錢從哪來?
據悉,范代娣和丈夫嚴建亞名下的巨子生物、三角防務兩家上市公司。范代娣身價主要是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根據持股比例計算得來。據《新財富雜志》的報道,范代娣夫婦通過juzi holding持有巨子生物56.5%的股權;嚴建亞則通過三森實業、西安鵬輝以及直接持股等方式,合計控制三角防務16.09%的股權,穿透計算后,其實際持股比例為13.77%。
范代娣與丈夫嚴建亞的商業版圖,始于2001年。當時,他們以類人膠原蛋白的科研成果為基石,創立了巨子生物,由此開啟了產業化發展的新征程。2009年,巨子生物推出“可麗金”品牌,專注于抗衰、皮膚保養及修護領域,憑借專業品質迅速在市場上嶄露頭角。2011年,巨子生物再接再厲,推出“可復美”品牌,該品牌成為國內首款獲批二類醫療器械的重組膠原蛋白產品,進一步鞏固了公司在行業內的地位。
隨著重組膠原蛋白市場的蓬勃發展,巨子生物憑借“可麗金”和“可復美”這兩個核心品牌,實現了業績的快速增長。自2019年起,巨子生物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膠原蛋白專業皮膚護理產品公司之一,同時也是全球范圍內擁有最大重組膠原蛋白產能的企業之一。2022年11月,巨子生物成功登陸港交所,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在招股書中,范代娣以巨子生物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兼首席科學官的身份亮相,其丈夫嚴建亞擔任公司法人、董事長及總經理,女兒嚴鈺博擔任董秘一職。
近年來,巨子生物的業績表現十分亮眼。據2024年業績公告顯示,公司收入達到55.4億元,同比增長57.2%;凈利潤20.6億元,同比增長42.4%;毛利率高達82.1%,在行業內展現出強大的盈利能力。截至5月14日收盤,巨子生物市值達871.2億港元(約804.9億元人民幣)。今年以來,巨子生物股價漲幅超65%,成為范代娣夫婦身價攀升的核心驅動力。
除了巨子生物,范代娣夫婦還掌控著另一家上市企業西安三角防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角防務”)。資料顯示,三角防務創立于2002年,是一家由民營資本和國有資本共同組建的大型專業化股份制軍工鍛造企業,主要服務于航空、航天、船舶、兵器、核工業等五大軍工集團,并于2019年5月21日在創業板上市,截至5月14日北京時間收盤,其市值已高達140.9億元。
也就是說,范代娣不是因為當校長當成了首富,而是成為首富仍然被提拔為副校長。
2
體制內創業:政策支持下的突破
西北大學官網資料顯示,范代娣1994年從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系博士畢業后,便進入西北大學工作,歷任西北大學化工學院副院長、院長。
對此,也有網友表示質疑,高校管理者能否經商?對此,《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第十九條明確規定,在不變更職務科技成果權屬的前提下,成果完成人和參加人可以根據與單位的協議進行成果轉化,并享有相應權益。這表明,只要符合法律規定,范代娣的科技成果轉化行為是被允許的。
近年來,眾多高校都在積極探索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途徑。例如,浙江大學通過職務成果賦權改革,將部分所有權賦予科研團隊,以成果作價入股,實現校企合作,共同攻克科研難題。
法律界人士也指出,國家相關部門已出臺相關政策,允許高校教師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兼職或停薪留職創新創業。因此,從法律層面來看,范代娣夫婦的做法并無不妥。
盡管如此,仍有部分網民心存疑慮,質疑巨子生物與西北大學是否存在直接業務關聯,以及巨子生物的核心專利技術是否徹底脫離了公立高校的科研資源。更有網民認為,如果已經成為首富,就應當主動避嫌,不再擔任副校長職務。
不過,資料顯示,范代娣在今年4月擔任西北大學副校長之前,已經從相關公司逐步退出。2023年7月,她辭去了巨子生物執行董事職務,2007年7月退出三角防務的自然人股東,2024年12月又退出了三森公司。目前,范代娣僅是北京恒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股東,但已不再在該公司任職。
3
科學家不必清貧,知識本應兌現價值
有業內人士認為,范代娣擔任西北大學副校長具有深遠的意義。一方面,這是對她個人在生物材料、無源醫療器械等領域所取得的杰出學術成就的高度認可;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借助她豐富的產學研經驗,有望推動西北大學乃至整個陜西省高校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實現新的突破。陜西作為高教資源大省,科技成果轉化的需求十分迫切,范代娣的副校長身份或許將為當地科技與產業的融合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將其視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科技強國的關鍵舉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
范代娣的案例恰是我國科研成果轉化和產學研融合取得顯著成效的生動體現。她的經歷表明,科學家不必困于清貧,知識通過合法合規的途徑實現資本化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必然趨勢;高校管理者也無需因財富而忌憚,只要在合規的框架內,商業上的成功完全可以反哺學術,實現雙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