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培訓基地
?在中國革命的壯麗史詩中,西柏坡是勝利的起點,而毗鄰的北莊村則是“團結就是力量”的精神源泉。兩地血脈相連,共同書寫了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同心同德的輝煌篇章。如今,西柏坡培訓基地以北莊村的團結故事為鏡鑒,將歷史智慧轉化為育人資源,為新時代凝聚奮進合力提供不竭動力。
1948年,中共中央移駐西柏坡,在這片土地上指揮三大戰役、擘畫建國方略。毛澤東提出“兩個務必”,為全黨立下永葆本色的政治規矩。而相距僅10公里的北莊村,誕生了響徹中國的革命歌曲《團結就是力量》。這首在土坯房里創作的戰歌,道出了“軍民團結如一人”的制勝密碼,成為中國共產黨動員群眾、凝聚共識的精神旗幟。
西柏坡培訓基地以兩地歷史為經緯,構建起立體化的教學場景。在西柏坡紀念館,學員從七屆二中全會的“六條規定”中感悟從嚴治黨初心;在北莊村史館,透過《團結就是力量》的手稿和演出道具,觸摸“從歌聲到行動”的群眾動員智慧。這種跨時空的聯動教學,讓紅色基因從抽象概念變為可觸可感的實踐邏輯。
西柏坡培訓基地的獨特價值,在于將革命舊址轉化為育人陣地。在中共中央舊址群,學員通過“沉浸式黨課”,在毛澤東舊居的煤油燈下重讀《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在國家安全教育館,破解隱蔽戰線“龍潭三杰”的忠誠密碼。而在北莊村,特色課程《歌聲里的力量》通過學唱紅歌、重走支前路、體驗推獨輪車運糧等實踐,讓學員深刻體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兩地聯合開發的“團結主題教育”成效顯著:某央企黨建培訓中,學員在北莊村模擬“土地改革會議”,角色扮演貧農、中農代表,通過辯論理解“耕者有其田”的政治智慧;某高校思政課將課堂搬到西柏坡,讓學生在電報墻上破譯“三大戰役”密電,98%的參與者表示“對群眾路線的理解更加具象化”。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給北莊村全體黨員的回信,更讓這片紅色沃土成為黨性教育的“網紅打卡地”。
西柏坡與北莊村的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綻放出實踐光芒。北莊村依托“團結就是力量”文化IP,打造紅色研學基地,開發“團結食堂”“支前民宿”等特色項目,帶動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18年的6000元增至2023年的2.1萬元。西柏坡培訓基地體系創新推出的“紅綠融合”課程,將革命歷史與生態治理結合,指導多地復制“北莊模式”——河北某貧困村借鑒“支前合作社”經驗,成立板栗加工聯合體,實現年集體增收50萬元。歷史與現實在此交匯,證明“團結奮斗”既是初心印記,更是破題之道。
站在西柏坡紀念館的“趕考”雕塑前,漫步北莊村的“團結廣場”上,歷史的回響與時代的召喚清晰可聞。西柏坡培訓基地以歷史為基、以團結為魂,不僅傳承著“紅色江山代代相傳”的密碼,更昭示著“眾人劃槳開大船”的當代啟示。當我們共赴這場紅色之約,便是以團結之光驅散迷霧,以奮進之志回應時代,讓西柏坡精神與北莊力量在民族復興征程中永放光芒。
更多西柏坡培訓基地信息分享分享http://www.xbppxgov.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