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老人離世后,這四種“遺物”千萬別留!
家里老人走了,收拾遺物的時候,除了留些念想,有些東西真得果斷處理。
老話說得好:“舊物不除,新運不來”,倒不是迷信,特別是家里有老人去世了,在整理遺物的時候,還是要慎重一點。
有的是該留著,但是有些是千萬不能留著了,這不僅是對逝者好,也是對子孫后代好。
今天就來嘮嘮,老人去世后,哪四種東西最好別留!
一、恩怨不能留,放下才能往前走
老人在世時,家里難免有磕磕碰碰。兄弟姐妹因為照顧老人的分工鬧矛盾,或者親戚間因為人情往來結了梁子,這些恩怨在老人走后,千萬別跟著“繼承”。
正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恩怨,何況恩怨也是上一代人的,不禍及后代。
之前有個鄰居家,倆兄弟因為老父親住院時的陪護時間吵架,老人去世后還在爭“誰更孝順”,結果鬧得親戚朋友都不敢上門。
人都走了,再揪著過去的矛盾不放,除了讓自己心里添堵,還會影響整個家族的關系。
不如借著這個機會,把話說開,該道歉道歉,該釋懷釋懷。老人肯定也不想看到孩子們因為這些事鬧得雞犬不寧,放下恩怨,才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
二、賬款不能留,算清賬才能不生嫌隙。
老人去世后,手里可能有沒還完的債,或者別人欠的錢,這些賬款一定要及時清算。
有位讀者分享過,他爺爺走后,家人整理遺物發現有張借條,上面寫著親戚借了5萬塊。
因為沒及時溝通,幾年后親戚以為不用還了,最后鬧到法院,好好的兩家人成了仇人。
該還的錢早點還,該要的賬趕緊要。整理遺物時,把老人的賬本、借條都翻出來,召集家里人一起核對清楚。
如果是數額不大的人情往來,對方實在困難,也可以大方說不用還了,落個體面。要是拖拖拉拉,最后只會讓經濟糾紛變成家庭矛盾。
三、糾紛不能留,早解決才能少折騰
老人留下的房產、土地,或者和鄰居的地界糾紛,這些問題千萬別拖著。
之前聽說老人說,在村里的一對兄弟倆為了爭老人留下的房子,誰都不肯讓步,結果房子空了十幾年,誰也住不進去,還白白交了不少物業費。
遇到這類糾紛,要么一家人坐下來商量個解決辦法,該分的分,該賣的賣;要么直接走法律程序,按規矩辦事。
拖著不僅解決不了問題,時間越長,矛盾越復雜,甚至可能影響下一代的關系。
四、過度悲傷不能留,好好活著才是最大的孝順
除了上面這些看得見的“遺物”,還有一種看不見的東西更不能留——過度悲傷的情緒。
有些子女在老人去世后,整天沉浸在痛苦里,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甚至影響了正常生活。
老人辛苦一輩子,最希望的就是孩子過得好。一直陷在悲傷里走不出來,反而違背了老人的心愿。
懷念是正常的,但也要學著慢慢放下??梢园牙先说恼掌旁诩依镲@眼的位置,偶爾翻翻老相冊、講講過去的故事,用溫暖的回憶代替痛苦。
家里老人去世,處理遺物是件既繁瑣又傷心的事。但記住,斷舍離不是絕情,而是為了讓活著的人更好地生活。
恩怨、賬款、糾紛、過度悲傷,這四樣“遺物”該放下就放下。把日子過好了,家族和和睦睦的,才是對老人最好的紀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