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每日幸運簽#
當地時間 5 月 14 日,印度再度做出令人咋舌之舉,關閉了巴格利哈爾水電站大壩的所有閘門,現場畫面中,水壩下游河床裸露,景象觸目驚心。這一行為并非首次,在近期印巴沖突的大背景下,顯得格外刺眼,也再度將兩國緊張關系推向風口浪尖。
巴格利哈爾水電站,這座耗資數十億美元建造的"戰略武器",此刻正演繹著南亞最殘酷的地緣博弈——上游國家的手指輕輕一按,下游2.7萬公頃農田瞬間淪為荒漠,350萬農民的生計懸于水閘之間。
而現實中的危機更觸目驚心:巴基斯坦旁遮普省85%的麥田瀕臨絕收,全國30%的電力供應因水力中斷告急,地下水超采率飆升至警戒線的30%,生態崩潰已進入倒計時。
5 月 7 日,印度率先發動軍事打擊,巴基斯坦果斷反擊,雙方你來我往,戰斗激烈。但印度并未占到便宜。巴基斯坦擊落多架印度戰機,其中包括先進的 “陣風” 戰機,甚至還摧毀了印度引以為傲的 S-400 防空系統。10 日,兩國雖宣布停火,但局勢依舊如緊繃的弦,一觸即發。就在這樣微妙的時刻,印度關閉大壩的舉動,無疑會刺激巴基斯坦人敏感的神經。
印度此番再度關閉大壩,動機復雜。在近期沖突中印度在軍事上受挫,急需在其他方面找回顏面。通過截斷對巴基斯坦的供水,試圖在心理上打壓對手,向國內民眾展示其強硬態度,挽回一些在沖突中受損的威望。
此外,在兩國長期的地緣政治博弈中,水資源被當作了一種 “武器”。印度試圖借此迫使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等問題上做出讓步,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資源戰中占據上風。
消息傳出后,有網友言辭犀利地指出:“印度這是黔驢技窮了,軍事上打不過,就拿水資源撒氣,可這大壩能一直關著?你大壩能蓄多少水?總有蓄滿的時候,不怕大壩出問題?你有本事就再別放水!”
有人稱,上次就該炸掉大壩的,另外這是又要開打的節奏了,如果不出意外,這次印度有法國和以色列親臨指導,勢必要奪回失去的臉面,可憐的印度如果再被干一次會是啥情況?
還有網友認為:“印度關閉大壩也好,這樣我們有很好的理由關閉或者截斷流向印度的河流,反制印度!” 更有網友調侃道:“印度這是又要挑起新一輪沖突啊,上次被巴基斯坦教訓得還不夠!”
早在 2021 年,中巴合作的迪阿莫 - 巴沙大壩便已啟動,蓄水量達 74 億立方米,可在印度斷水時釋放儲備,為 4000 萬人爭取生存時間。此外,巴方還計劃在印度水壩下游新建水利設施,通過精準控制泄洪量形成 “水壓反制”,反向威脅印度大壩安全。
此外,中國早已通過中巴經濟走廊,在能源與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助力巴基斯坦,減輕其對印度河的傳統依賴。此前,在印巴局勢緊張、印度實施 “斷水” 策略時,中方曾表態將協助巴基斯坦 “優化北部高原地區的應急供水結構”,并計劃加速中巴高原水電聯通工程的前期建設。
中國工程人員還在與巴控克什米爾接壤的胡薩帕爾地區實地勘察,開通 “高原引水應急通道”,將中國境內一部分季節性雪融水引入巴方境內,緩解其用水危機。這一系列舉措雖為臨時性應急,但足以彰顯中國在幫助巴基斯坦應對水資源困境上的積極態度與實際行動。
中國或許還會在水利工程技術支持、建設永久性高原蓄水庫、雙向調節引水系統乃至跨境智能水資源調配站等方面,進一步助力巴基斯坦提升水資源自主保障能力 。
從長遠看,印巴之間的沖突,無論是軍事沖突還是水資源爭端,都沒有贏家。持續的對抗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使兩國本可用于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的資源被大量消耗。地區的和平穩定,需要兩國以理性、對話的方式解決爭端。而對于印度而言,一味地試圖通過強硬手段找回 “面子”,最終可能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損人不利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