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5月13日的報道,特朗普在他第二個總統任期開始了第一次出訪,他計劃訪問沙特、卡塔爾與阿聯酋三國,由此開啟他的中東之行。
特朗普不愧是商人,他這次帶著明確的目的直奔交易而來。
在國內經濟受到承壓,而對外貿易受阻的這個關鍵節點上,特朗普的這次中東之行目的是什么?他要的究竟是錢嗎?
特朗普心里的小算盤
拜登上臺那時急著滿世界找補,先往歐洲跑,想拉攏老盟友建個什么反這反那的統一陣線,特朗普不來虛的,他的外交字典里“利益”二字永遠大寫加粗。
這次中東行哪有什么“修復關系”的溫情脈脈,純粹是赤裸裸的現實考量,國內經濟的壓力鍋眼看要沸騰,先前那套關稅大棒揮舞了半天,貿易逆差的窟窿不僅沒堵上,自家后院也快著火了,這時候,不帶趕緊找幾個“金主爸爸”輸血,所以這趟訪問,從一開始就彌漫著一股濃濃的“交易”味道,目的直白得近乎粗暴。
中東那幾個海灣國家,個個富可敵國,手里攥著大把的石油美元,自然成了特朗普眼中最理想的“提款機”,這些年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雖有些松動,但余威尚存,再加上地區局勢的復雜微妙,正是華盛頓可以上下其手的好時機。
特朗普心里那本賬算得門清:經濟上要撈足好處,政治上也要趁機敲打敲打不聽話的,順便鞏固一下美元的霸權地位,這場高調訪問,與其說是外交不如說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商業路演,只不過推銷的產品是“美國影響力”和“國家安全保障”。
人還沒到,沙特那邊就放出了風聲,未來四年打算給美國送上六千億美元的投資大禮包,等特朗普跟沙特王儲一握手,這“口頭支票”立馬就變成了白紙黑字的協議,金額之巨刷新了兩國商業合作的紀錄。
能源安全、國防建設,到高科技、全球基建,甚至連關鍵礦產都包了進去,沙特方面更是放出豪言,要把跟美國的投資總額往萬億美元級別推,美國官員私下里也透了底,這趟來的關鍵績效指標就是鎖定總值上萬億美元的各種買賣。
海灣國家大手筆軍購,一千四百二十億美元的軍火大單砸向美國,從F-35戰機到反導系統,幾乎是全方位的美式升級,此前特朗普任期內,沙特已貢獻了三千多億的軍火訂單,阿聯酋也計劃未來十年投資一點四萬億美元,重點布局人工智能、半導體等高科技領域,卡塔爾也預計投入兩三千億美元,很可能包括波音的大飛機訂單。
特朗普政府積極推動這些海外大單,意圖以此緩解國內經濟壓力,特別是彌補貿易戰帶來的損失,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沙特等國的巨額支出,不禁讓人猜測這是否是為換取美國的“豁免權”或至少改善關系的一種策略。
劍指伊朗,中東棋局要生變故?
錢袋子鼓了,心思自然也就活泛起來,特朗普這趟中東行,經濟利益只是擺在明面上的“頭盤菜”,真正的主菜是那盤錯綜復雜的地緣政治大棋。
中美掰手腕都掰到這份上了,石油美元這個支撐美國全球經濟影響力的老本錢,可不能再出什么幺蛾子,所以進一步把石油和美元捆得更緊,打造一個“石油美元2.0版”,無疑是此行的核心潛臺詞之一,這根“定海神針”要是松了,華盛頓的全球戰略可就少了一條腿。
特朗普政府似乎還想抓住一個難得的“窗口期”,好好拾掇一下中東地區的力量格局,黎巴嫩真主黨、哈馬斯這些武裝組織最近元氣大傷,伊朗苦心經營的所謂“抵抗陣線”也跟著搖搖晃晃,敘利亞那邊亂局未定,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又相對收縮。
這時候華盛頓就動了心思,能不能撮合以色列和沙特這些主要的阿拉伯國家“一笑泯恩仇”,然后由美國牽頭搞一個地區新秩序出來,這算盤打得可精了,一旦成功美國在中東的話語權無疑將大大鞏固。
這盤棋里最關鍵的一顆子,非伊朗莫屬,給伊朗套上最嚴厲的軍事和政治“緊箍咒”,逼它“解除武裝”、“徹底放棄核能力”,這是特朗普此行秘而不宣卻又路人皆知的頭號戰略目標,把伊朗這個“刺頭”摁下去了,不僅能削弱它在地區的攪局能力,還能順帶清理一下中俄兩國在中東日益增長的戰略腳印,最終實現對中東地緣政治的“歸攏”。
伊朗也不是吃素的,在特朗普出發前,立馬宣布陸海空三軍加上革命衛隊海軍搞了個“全天候協同作戰機制”,號稱形成了對“潛在威脅”的“全域威懾能力”,警告的意味簡直是貼臉輸出了,伊朗真有底氣跟美國硬碰硬嗎?前陣子巴以沖突那點余波,伊朗不僅沒能從俄羅斯那兒拿到承諾的先進武器,自家反而折了總統、丟了革命衛隊的高級將領,外圍那些代理人武裝也是損失慘重。
這樣伊朗國內“求和”、“求穩”的聲音就大了起來,主張跟西方緩和關系的“改革派”也開始抬頭,面對美國已經擺在中東的雙航母戰斗群、印度洋上的B-2戰略轟炸機,以及美國高層“談不攏就開打”的強硬姿態,特朗普這一趟很可能在中東催生出兩個極端,要么是一份新的伊核協議擺上桌面要么,要么一場更大規模的戰爭烽煙四起。
美國是否如表面看上去很美?
在特朗普團隊和一些樂觀的觀察家看來,這趟中東之行成功的幾率那是相當高,畢竟總統先生的面子工程向來做得足,沒點把握的事他也不會輕易拿自己的政治聲譽去賭。
眼下俄羅斯和伊朗在中東的影響力相對萎靡,美國和以色列在地區內反而占據了主導,這種局面下沙特那些海灣國家,似乎也沒太多本錢跟華盛頓“說不”,所以特朗普不僅有望揣著上萬億美元的真金白銀回國,洗刷之前貿易政策受挫的“難堪”,還可能在中東格局重塑上撈到不少實質性的好處。
但硬幣總有另一面,即便經濟上賺得盆滿缽滿,特朗普想在中東這鍋滾燙的濃湯里隨心所欲地攪動,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自從美國把全球戰略的重心挪到亞太,相應地減少了在中東的投入,這片土地上的國家就開始琢磨著“戰略自主”這回事了,尤其是近些年,華盛頓為了自家利益,沒少敲打包括海灣盟友在內的中東國家,結果就是人家對美國的信任度和依賴性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中東國家的外交策略是一個“多條朋友多條路”,不僅跟美歐日這些老牌西方國家眉來眼去,跟中國、俄羅斯、印度以及一大票全球南方國家也打得火熱,這種全方位的外交布局可不是美國總統來一趟就能輕易掰彎的。
更何況特朗普政府那套“美國優先”的調調,加上他那反復無常的外交風格,本身就很難在中東建立起穩固的政治互信,甚至讓一些國家跟美國的分歧越來越公開化,說到底,日漸式微的美國霸權,在中東這片古老又躁動的土地上,似乎已經不像從前那么“吃香”了,反倒是地區內的反美情緒和力量,看著還有點愈演愈烈的架勢。
特朗普的這次中東之行無疑是一場精心算計的權力游戲,既有看得見的經濟實惠,也藏著看不見的地區野心,然而在中東的沙盤上,棋子仍在落下,風聲鶴唳間,無人能斷言下一手,帶回的真金白銀能否續命,強力整合的藍圖能否落地,這出大戲遠沒到吹響終場哨的時候。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