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據環球網報道,中美達成貿易協議不久,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召開,巴西、哥倫比亞、智利三國總統乘專機參會,引發國際關注。此次會議不僅凸顯中拉合作新態勢,還在中美關系發展進程中意義非凡,讓美國“后院”局勢驟變。一直以來,美國將拉美視作“自家后院”,長期干涉其內政,從1823年“門羅主義”到冷戰干涉政策,再到特朗普時期單邊主義,美國手段層出不窮。
特朗普用關稅大棒、強制遣返移民、經濟威脅等手段,試圖掌控拉美。像對哥倫比亞加征25%關稅,沖擊其出口產業;在移民政策上的強硬態度,讓雙方分歧加深。美國還多次對巴拿馬運河“下手”,特朗普叫嚷“拿回”控制權,國防部長也渲染“中國威脅”,妄圖阻遏中國在拉美影響力,這一系列行徑引發拉美國家強烈不滿。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與拉美合作始終遵循平等、互利、共贏原則。
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與拉丁美洲雙邊貨物貿易額近5190億美元,是十年前“中拉論壇”成立前的兩倍。中拉經貿合作成果豐碩,領域廣泛。農產品貿易中,智利車厘子2024年出口額超30.91億美元,超九成銷往中國,智利躍升為中國第二大鮮果進口來源國;秘魯青提、巴西咖啡等也紛紛進入中國市場。除農產品,厄瓜多爾玫瑰、哥倫比亞繡球等花卉在中國市場也持續走俏。中國還與智利、秘魯等多國簽署自貿協定,促進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動雙方經貿關系進一步發展。
在這樣的背景下,此次會議上,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宣布加入“一帶一路”倡議,這一決定影響深遠。哥倫比亞曾是美國在拉美重要盟友,在貿易、軍事方面聯系緊密。但近年來,美哥矛盾不斷,特朗普政府加征關稅、移民政策分歧等讓哥倫比亞意識到不能過度依賴美國。佩特羅上臺后提出“多元化國際合作”,加入“一帶一路”,哥倫比亞能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開發等領域獲中國支持,拓寬國際貿易渠道,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為自身發展注入新動力。
港口貿易(資料圖)
巴西總統盧拉此次訪華同樣備受矚目。他早于5月10日抵達北京,率龐大代表團開啟國事訪問。盧拉明確表示希望與中國建立“牢不可破”的伙伴關系,他深知中巴合作潛力巨大。在中美貿易戰期間,巴西迅速填補美國農產品在華空缺,成為中國最大農產品供應國。中國企業還在巴西可再生能源領域大量投資,助力其能源轉型。
此次盧拉訪華還將簽署一系列涵蓋多領域的新協議,推動巴西經濟模式轉型,也表明巴西在國際合作中更傾向多邊主義,堅定選擇與中國攜手前行。智利作為南美首個與中國建交國家,是“一帶一路”倡議先行者,每次參會都極為重視。三國總統齊聚北京參會,釋放出拉美國家力挺中國、積極與中國深化合作的強烈信號,彰顯中國在拉美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拉美地區代表(資料圖)
反觀美國,面對拉美國家的轉變,顯然有些措手不及。美國長期在拉美推行霸權主義,如今卻眼見拉美國家背離,其“后院”開始“起火”。美國新任駐巴拿馬大使無端指責中國,卻遭到中國駐巴拿馬大使館依據事實和國際法的有力駁斥。巴拿馬曾因美國壓力退出“一帶一路”,如今卻陷入被動,周邊國家規劃新航道,巴拿馬運河地位受到挑戰,而美國還進一步施壓索要港口控制權,巴拿馬可謂得不償失。
此次中拉論壇會議的成功舉辦,對美國在拉美的地緣政治和經濟主導地位構成實質性挑戰。“華盛頓共識”曾長期束縛拉美經濟發展,如今《北京宣言》的誕生,為拉美經濟外交提供新方向,標志著拉美國家正努力擺脫外部不合理束縛,掌握自身命運。未來,隨著中拉合作持續深化,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雙方在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貿易投資等領域將有更多務實合作。中國與拉美國家攜手共進,不僅能實現共同發展,還將推動世界多極化進程,為全球經濟發展和國際秩序穩定注入正能量。而美國若不改變其霸權行徑,終將在國際舞臺上愈發孤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