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阿卜杜拉·努爾丁
2011年,我首次抵達中國,走進北京這座融合現代與傳統的城市。在鱗次櫛比的高樓與古香古色的古剎間,我開啟了四年的博士學習旅程。求學之余,我走過中國多個地方,北至冰雪覆蓋的城市,南至溫暖濕潤的沿海地區。2014年,我結束學業返回蘇丹,盡管曾多次聽聞內蒙古與新疆的壯美風光,但非常遺憾始終未能到內蒙古和新疆走一走、看一看。
2024年夏,石河子市周邊郊游留念。作者供圖
2017年,我有幸再次開啟中國之旅。在內蒙古工作、生活的一年半里,我與當地牧民和諧相處,體驗到傳統游牧生活的寧靜與自然和諧。對了,我還學會了騎馬,特別愛喝他們的奶茶。廣袤的草原,讓我領略了壯美的風光,也收獲了內心的平靜。這一切的美好,都更加堅定了我走進新疆的愿望——而我,又要等到何時才能踏上新疆那片令我欣然神往的土地?
中國人常說: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2019年,我有幸第三次來到中國。這一次,我終于如愿抵達新疆!我來到有著“亞洲腹地的璀璨明珠”之稱的石河子市,成為了石河子大學的一名教授。
初到石河子,這里寬敞整潔的街道、豐富多樣的文化、濃厚的生活氣息,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廣場上每天傍晚都在上演著盛大的廣場舞,多民族居民同歌共舞和諧相處,像一支豐富多彩的交響樂。
在教學閑暇,我自然要去領略新疆的自然風光。新疆的美,不在于驚艷一瞬:春日繁花似錦,夏日草原連綿,秋日湖光山色,冬日銀裝素裹。她的每一個季節都令人沉醉,四季輪回在這里演繹出自然史詩。大美新疆,誠不負我這么多年魂牽夢繞!
2024年秋,參觀機械采摘后的棉田。作者供圖
除了絕美的自然風光,新疆人的淳樸、善良,讓我這位異鄉客深深感受到一座城的溫度。
新疆人熱情好客,鄰居總會邀請我一起喝茶、吃干果,自豪地向我講述城市的歷史。桌上那熱騰騰的馕,總讓我想起祖母的廚房;烤羊肉宴席,更是令我終生難忘。
記得有一次,我在石河子老城區迷了路,天色已晚,氣溫驟降。就在我不知所措時,一位本地老人走了過來。他不僅沒有急著離開,反而堅持要把我送到目的地。臨別時他笑著說:“我們這里的規矩,客人就是天賜的禮物。”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觸動。不是因為路找到了,而是因為家的感覺找到了!
在石河子的日子越久,我就越發覺得,這里之于我早已不僅僅是異國他鄉的一座城市。這有我的日常,有我喜歡的食物,有愿意傾聽我故事的朋友,還有每次經過都會點頭微笑的鄰居。
走在街頭,我會不自覺地放慢腳步,看著孩子們在廣場上奔跑,看著店主一邊招呼客人一邊整理攤位。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構成我記憶中最溫暖的風景。
2024年冬,與長子在社區住所小亭子合影。作者供圖
在這里,我是一個外國人,更是一位被接納的朋友、一位參與其中的生活者。曾經我只是帶著夢想而來,如今我帶著情感、回憶和深深的感恩之情繼續前行。如果有人問我:“新疆到底有什么特別?”我會說:“在這里,每一頓飯都是一次節日,每一天都是一場慶典,每一個人都是一首詩。”
今天,我坐在石河子的一家小餐館,桌上是熱氣騰騰的烤肉,身邊圍著一圈不同行業、不同民族的朋友,我們用不同的語言交流,卻擁有共同的笑聲。我終于明白,真正的美好,往往藏在人與人之間最簡單的溫暖里。
此刻,我想對這片土地說一句發自內心的話:謝謝你,新疆。因為你,我懂得了一個地方真正的美不僅是風景有多壯麗,更是她能走進駐足者的心里,留下永不褪色的痕跡。
作者:阿卜杜拉?努爾丁,蘇丹籍,系石河子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