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隨著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特朗普一紙令下,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xié)議(JCPOA),隨后對伊朗實施了“極限施壓”政策。
短短幾分鐘,就可以撕毀一份協(xié)議,而如今,包括特朗普恐怕也想不到,“再續(xù)前緣”,是如此之難。
艱難但有益的談判
5月11日,美伊第四輪間接談判終于在阿曼首都馬斯喀特舉行。雖然一度被推遲,但事后,伊朗外交部發(fā)言人巴加埃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自己的評價,“艱難但有益”。同時他還表示,下一輪談判的時間和地點將繼續(xù)由阿曼宣布。
而美國方面,也同樣釋放出了積極信號,一名高級官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會談“令人鼓舞”,雙方都同意了繼續(xù)推進談判,解決技術性問題。
當然,別看表面“你儂我儂”,但談判從3號推遲到11號,已經足夠說明在關鍵議題上,美伊仍存在分歧。
歷史經緯:從"極限施壓"到"邊緣政策"
或許有人會有疑問,暗地里擁核的國家那么多,為何美國死咬著伊朗不放?答案當然是,伊朗的離心機,已經威脅到了美國在中東的利益。
離心機是用于濃縮鈾的關鍵設備,通過這一設備,可以把天然鈾中的鈾 - 235 濃度提高,當然,專業(yè)說法是濃縮鈾豐度。而當濃縮鈾豐度達到 90%以上時,就滿足了制造核武器的條件。當年伊核協(xié)議就是規(guī)定了伊朗濃縮鈾豐度上限為3.67%,庫存上限為300公斤,且IR - 1型離心機上限設定為5060臺。
后來,特朗普政府認為這一協(xié)議限制得并不全面,沒涉及到彈道導彈和時間限制,于是他甩手就退出了伊核協(xié)議,并且重啟及追加約1500項對伊制裁,涉及石油出口、金融SWIFT系統(tǒng)接入及央行資產凍結等關鍵領域。
當然,這一做法本是想通過極限施壓讓伊朗屈服,但沒想到這招最終玩脫了,伊朗直接反制,采取了"突破性核措施"。后續(xù),特朗普政府還謀劃暗殺了伊朗革命衛(wèi)隊將領蘇萊曼尼,這徹底摧毀了兩國間殘存的互信基礎。
等到拜登政府上臺,他不得不趕緊拉著伊核協(xié)議相關方找伊朗談判。雖然談判的進展一直都很緩慢,但起碼有了回旋的余地。
至于如今特朗普為什么也推進了談判,那是因為美國如今面臨著中東戰(zhàn)略收縮與地區(qū)盟友安全的平衡難題。尤其是特朗普即將訪問沙特、阿聯(lián)酋和卡塔爾等海灣國家,急需在外交領域上有所建樹。拜登政府的鋪墊夠了,伊朗也需要恢復經濟,所以雙方一拍即合,就又回到了談判桌上。
核心分歧:五大結構性矛盾
只不過,雙方雖然選擇了談,但核心的分歧,仍讓這次談判進展不大。
首先,制裁問題。
伊朗堅持要求美國必須一次性解除所有經濟制裁,包括對石油出口、銀行交易等關鍵領域的限制。但美國只想部分解除制裁,而且還要保留"快速恢復制裁"的權利。雙方對談判性質的認知差異,讓他們難以達成統(tǒng)一。
其次,鈾濃縮問題。
美國要求伊朗必須把離心機數量從現(xiàn)在的約1萬臺減少到5060臺、拆除所有先進型號的離心機,把濃縮鈾純度從60%降到3.67%(民用級別)。而對于已經煮熟的鴨子,伊朗根本不可能放棄,他們直接援引《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第4條,堅稱和平利用核能是其"不可剝奪的權利"。對于庫存濃縮鈾,美國主張運到第三國稀釋,伊朗則說不如你把我的濃縮鈾庫存買了,等于讓美國成為了客戶。
第三,談判范圍。美國一直試圖將彈道導彈項目(及支持地區(qū)代理人(如黎巴嫩真主黨)納入談判,而伊朗則說這些與核協(xié)議無關,直接拒絕。
第四,協(xié)議保障。伊朗早就見識到了美國政府的善變,所以他們這次要求美國以立法形式確認協(xié)議效力,或由聯(lián)合國安理會通過具有約束力的新決議。但美國內部,國會兩黨對立嚴重,共和黨反對任何"束縛美國手腳"的立法保證,民主黨則堅持保留"制裁快速恢復機制"。美國內部都談不攏,何談對外。
最后,以色列攪局。或許是巴以沖突給了內塔尼亞胡勇氣,以色列如今認為當前是摧毀伊朗核設施的最好機會,而這與特朗普政府希望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的立場形成了對立。再加上近期美國與也門胡塞武裝達成停火協(xié)議,這更加引發(fā)了以色列不滿。顧及到盟友的利益,美國也不會松口太多。
未來展望:三種可能情景
基于當前態(tài)勢,美伊核談判可能走向三種發(fā)展路徑
第一種可能:各退一步。雙方或可借鑒2013年臨時協(xié)議(JPOA)經驗,先就部分議題達成過渡性安排。例如伊朗暫停生產60%豐度濃縮鈾,美國相應解除部分金融制裁,大家都有一個臺階下。
第二種可能:繼續(xù)耗著。誰也不讓步,伊朗接著搞核研發(fā),美國繼續(xù)制裁。只不過這種僵局風險極高——伊朗核技術能力持續(xù)積累,可能最終突破"不可逆點";而美國則可能因盟友施壓或國內政治變化再度轉向對抗。
第三種可能:突然翻車。假如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進行了軍事打擊,或波斯灣地區(qū)出現(xiàn)了意外沖突,這些都能把談判桌給掀了。當然,這種概率并不算大。
信任重建之路漫漫
總之,美伊這場談判拉鋸戰(zhàn),根本問題就是互相不信任。美國想全面限制伊朗的影響力,伊朗則堅持"核能力"和"解除制裁"必須打包解決。這種根深蒂固的矛盾,不是簡單妥協(xié)就能化解的。
不過有意思的是,雖然兩邊立場天差地遠,但都小心翼翼地避免談崩。伊朗外長松口說可以"放慢鈾濃縮速度來建立互信",特朗普要去中東訪問前也刻意收起了狠話。這說明雙方都明白:就算一時半會談不攏,至少得把對話渠道保住。
當然,想要真正解決問題,光在核問題上討價還價那是遠遠不夠的,美伊其實需要把地區(qū)安全、經濟合作這些都打包進來,搞個一攬子解決方案。否則,中東這個火藥桶還是隨時可能被引爆,而談判桌上的外交官們,恐怕又要開始新一輪的"許愿"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