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從沙特拿到1420億美元軍購,以及6000億美元投資后,特朗普緊接著又前往卡塔爾,除了為自己收獲一架豪華的波音-787之外,再次拿下了2435億美元經濟和軍事采購協(xié)議,這不禁讓排在最后的阿聯(lián)酋,有些惴惴不安。
▲卡塔爾又在紙面上貢獻了2435億美元
從數(shù)字上來講,卡塔爾這次為了“湊單”,真的已經是竭盡全力了。高達210架,價值960億美元的波音客機采購訂單就不用說了。價值20億美元的8架MQ-9B采購案,其實從2020年就開始談,并在去年正式獲得美國政府許可,一直等到現(xiàn)在才宣布最終結果,同時創(chuàng)下了MQ-9B最高出口單價記錄。還有10億美元反無人機裝備,也是談了不短時間,總而言之就是一定要把總數(shù)湊好看,至于后面怎么落地,那是另一回事。
▲MQ-9B意外成為海灣國家爭相采購的武器
上述三筆訂單總數(shù)也就1000億美元左右,剩余1400多億美元的具體內容,暫時不得而知,但以卡塔爾的情況,想全部落地顯然是不可能的——去年美國與卡塔爾的貿易額都不到60億美元,在軍事領域,卡塔爾也是積極拓展多元化的典范,以至于其空軍現(xiàn)在同時運營F-15、“陣風”和“臺風”。相比之下,阿聯(lián)酋和美國的關系就比較復雜了。在2019年5月,特朗普繞開國會限制,宣布對阿聯(lián)酋出口50架F-35A、18架MQ-9B以及若干武器彈藥,這也是到目前為止,阿拉伯國家距離F-35最近的時刻。
▲阿聯(lián)酋曾經距離F-35A很近
2020年11月,趕在特朗普結束第一任期前,美國國務院批準了這筆軍售。但2021年拜登上任后,美國國會只通過了MQ-9B采購案,50架F-35A被加上種種政治限制后,發(fā)還阿聯(lián)酋重新簽約,結果被后者憤而拋棄。接下來的事情就比較滑稽了——阿聯(lián)酋放棄F-35A之后,當年就以160億歐元采購80架“陣風”。好在這批戰(zhàn)斗機要等到2027年才能交付,因此,坊間有傳說稱阿聯(lián)酋正考慮縮減“陣風”采購數(shù)量,將部分資源用在殲-10CE身上。
▲以現(xiàn)在的眼光看,采購“陣風”是個相當糟糕的選擇
至于那18架MQ-9B,在折騰了六年后,即將出現(xiàn)在特朗普數(shù)日后與阿聯(lián)酋簽署的“大單”里,29.7億美元的總價平均算下來,比卡塔爾稍微便宜一點。此外,阿聯(lián)酋剛剛以13.2億美元價格,從美國采購了6架CH-47重型直升機,2.2億美元的單價,差不多能買兩架半殲-10CE,不過比起卡塔爾單價2.5億美元的MQ-9B,還是要遜色不少。按照沙特萬億GDP拿出7400億美元,卡塔爾GDP約為沙特四分之一,拿出2400億美元,阿聯(lián)酋GDP為沙特二分之一的比例推算,差不多得出4000到5000億美元。
▲CH-47也能賣這么貴是讓人沒想到的
問題在于,F(xiàn)-35A的問題還是很難解決。阿聯(lián)酋當時能獲得F-35A出售許可,是因為其和以色列關系大幅改善,美國希望借此強行干預海灣國家對以色列的態(tài)度。但阿聯(lián)酋在放棄F-35A之后,不僅積極改善和歐洲關系,與中國的合作水平也與日俱增——采購12架L-15(另有36架優(yōu)先采購權)、進行高規(guī)格聯(lián)合軍演,甚至這幾次殲-10C機隊前往埃及,也都是在阿聯(lián)酋中轉。在距離殲-35E僅一步之遙的情況下,除非美國真能不加限制地提供F-35A,否則阿聯(lián)酋肯定會等殲-35E正式登場,掌握重量級籌碼之后,才重啟F-35A采購談判。
▲殲-35對海灣國家來說,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不管是強行塞進來一些并不能落地的項目,還是硬生生把幾個五六年前的軍購并進去,無非都是為了數(shù)字上好看,盡管后續(xù)發(fā)展并不客觀。而在美國軍事工業(yè)日漸凋零,F(xiàn)-35A問題又遲遲不松口的情況下,海灣國家的想法也是越來越多,畢竟殲-35E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