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談判剛剛在日內瓦落下帷幕,聯合聲明發布后的48小時之內,華盛頓和北京就再次展開了新一輪博弈——雙方明明同意了未來90天繼續協商、以爭取最終協議,但現實比協議更緊張。
五月十二日這一天,白宮召開記者會,美國總統特朗普高度評價此前的談判成果,卻在說到后續議題時話鋒一轉,拋出威脅:如果三個月內談判仍未達成協議,關稅將從當前30%大幅上調,“遠高于現有水平”,傳遞出強硬信號。此舉讓剛剛緩和的氣氛驟然緊張。據統計,中美目前互征關稅范圍已經影響出口總額超過數千億美元,每一個百分點的變化都牽動著出口企業的神經。
緊接著,5月13日,美國商務部以防止技術外泄為由,撤銷了拜登政府時期制定的AI擴散規則,并針對中國出臺更嚴格半導體管制措施——不僅點名華為和中國AI企業,還明言“在全球任何地區用華為昇騰芯片參與AI模型訓練皆被視作違規”。這一調整意味著,美方正收緊戰略性科技產品出口,把限制擴大到除本土外的任何市場。對于正加速追趕的中國AI企業來說,這無疑加大了發展難度,因為算法優勢歸根結底要依靠高算力芯片,而這部分主要供給仍仰賴美國廠商。
在此背景下,芬太尼問題也成為新的摩擦點。聯合聲明提及的基于芬太尼造成的公共衛生危機,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征20%關稅暫未撤銷。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5月13日回應稱,中方希望美方停止甩鍋推責,以合作、平等、互惠態度開展磋商。但短短幾小時后,美國前駐華大使伯恩斯公開表示,這項關稅是向中國發出的“明確警告”——如果中方沒有在合作上展現更多誠意,美國將采取進一步措施。這一立場與特朗普時期主張無異,事實上,2017—2023年間,美國通過關稅威懾多次將芬太尼議題與貿易問題捆綁在一起,其間中國對美出口的化學品監管壓力不斷加大。
面對突變局勢,14日中國政府召集商務部、工信部等十部門,與包括內蒙古在內七個稀土主產省(區)召開閉門會議,再次強化了稀土生產、流通、出口等環節的全鏈條監管,要求實現“無死角、無漏洞”管理,嚴防戰略礦產非法外流。此前,彭博社曾引述業內人士分析,美方希望以將對華關稅降至60%以下,換取中國政策松動。這表明美國制造業、尤其軍工和新能源領域對稀土供應依賴已到臨界點。
2024年以來,全球稀土市場波動明顯。數據顯示,中國稀土產量占據全球七成份額,高純度稀土金屬的加工能力世界領先。以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為例,釹鐵硼等稀土材料幾乎完全依賴中國供應。美企雖然加快了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地稀土布局,但在產業配套、環保標準及成本控制上仍存在差距。一旦稀土出口政策收緊,相關行業短期內替代難度極大。
縱觀雙方動作,貿易戰雖未止歇,但不同于2018年那種簡單的關稅加碼,本輪交鋒涉及科技、能源、公共安全等更廣領域。而聯合聲明規定的90天談判窗口,剛剛拉開大幕,已呈現出“針鋒相對”的攻防態勢。美方希望通過高壓談判在關稅、技術出口、藥品管控方面獲取主動權;中方則依托稀土等資源要素,確保談判籌碼和產業安全。
實際情況決定,無論是哪一方,單邊施壓只會推動對手深化“去依賴”策略,導致優勢遞減。從長遠來看,經貿關系的復雜性早已超越傳統商品關稅的層面,逐漸演變成多個國家產業政策、技術研發、自主創新能力的較量。當前階段,勝負未分,但可以確認的一點是,凡涉核心利益,任何讓步都將十分有限。雙方如何在強烈博弈中尋求平衡點,或許才是整個談判周期內真正的看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