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明)5月15日,陜西歷史博物館“吉金·中國——中國青銅文明的興起與繁榮”(以下簡稱“吉金·中國”展)大型原創展覽開啟預展模式。本次展覽匯集了來自全國17個省(市、區)共51家文博單位的340余件(組)展品,將在3天預展期后,于5月18日正式開展,展至11月17日結束。
“吉金·中國”展分為“技術·潮流”“中心·四方”“禮樂·中國”三個單元。“技術·潮流”單元重在闡述青銅器的概念和制作工藝,勾勒出中國冶金技術在受外來技術影響下加速發展,并與中原傳統陶禮器結合創制出中國特有的青銅禮器,進而發展為彰顯權力和身份地位的青銅禮器群的過程。
“中心·四方”,分別從夏、商、周三代都城的“中心”層面和三代王朝所控制或影響的“四方”層面,體現社會的復雜化進程以及青銅器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闡釋王朝文明逐漸影響四方的中華文明發展。
“禮樂·中國”,闡釋了青銅器所蘊含的祭天、崇祖、尊王這“禮之三本”的深厚思想,展現了以青銅禮器為主要載體的禮樂制度與禮樂文明的漸趨形成。
據悉,此次展出青銅器和相關文物共340余件(組),是近年來國內涉及夏商周三代青銅器數量最豐富、分布最廣泛的一次展示。
展覽不僅對夏商周三代時期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發展格局的演進進行了具體而生動地闡釋,還通過對盤龍等文物的多維度解讀回應了大眾對考古最新研究成果的熱切關注與對自身民族文化根脈的深入探求,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創新性、連續性和統一性等特征。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