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月末的加拿大選舉中,保守黨領袖波利耶夫輸掉了他在Carleton(卡爾頓)選區的議員職務,所以現在的波利耶夫雖然仍然是保守黨領袖,但算是個光桿司令。
在去年底今年初,加拿大保守黨贏得大選是一件很確定的事情,結果到頭來,不僅保守黨輸了,就連波利耶夫自己的席位都給輸掉了,而且,還輸得很慘。
波利耶夫為什么輸了呢?有很多原因。我看到有人說,他是因為自由黨的陰謀,被自由黨偷襲,才輸掉的。持有此種觀點的人說,在選前,突然有大量的人登記為卡爾頓選區的候選人,這導致選民們在投票時莫衷一是,分不清誰是誰,導致保守黨選票分散,而在一輪選舉制下,保守黨選票分散的結果,直接有利于自由黨候選人,所以波利耶夫這才輸掉了。
這些說法都有道理嗎?我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作為議會制國家,加拿大的選舉日期經常是不固定的,它不像美國那樣,可以準確預測后面所有大選與中期選舉的具體日期。
在加拿大,議會常常被提前解散,因而選舉也就需要提前舉行,這樣的選舉日期都是臨時決定的,往往就一個多月的準備時間。這并不是加拿大自由黨政府故意為之,這完全是威斯敏斯特制度的基本特點。
所以,留給候選人進行登記的時間窗口也就非常小,所有人都是集中登記為候選人的,并不存在什么“突襲登記”的問題。
其次,此次在卡爾頓選區,確實有太多候選人參加了。
我數了一下,一共有91位候選人。在此次大選中,卡爾頓選區的候選人是最多的,而2021年的大選中,該選區的候選人只有12位。
為什么卡爾頓選區有這么多人參選呢?因為有一個叫做“最長選票委員會(Longest Ballot Committee)”的組織瞄準了卡爾頓。
最長選票委員會的宗旨是什么呢?就是搞出一個最長選票來。如何搞出最長選票?當然是盡可能地增加候選人數量。
可以說,卡爾頓選區內的絕大多數候選人,都是在“最長選票委員會”的協助下登記參選的。
最長選票委員會為什么要搞最長選票呢?因為他們反對加拿大當前的first-past-the-post計票制度。在當前計票制度下,一個候選人,即使他的得票率只有5%,但只要別人的得票率比他低,他就能以5%的得票率當選議員。英國下議院、美國眾議院也是此種選舉制度。
最長選票委員會此次選擇在卡爾頓選區搞事情,當然也是為了增加該組織的曝光率。
在之前的選舉中,最長選票委員會常常搞事情。比如去年,在一個選區的補選中,就有91名候選人,最終魁人政團獲勝;前年的一個選區補選中,有84位候選人,最終保守黨獲勝。
第三,候選人過多,是造成波利耶夫輸掉選區席位的直接原因嗎?
并不是。
因為自由黨候選人的得票率為50.95%,已經單獨過半了;波利耶夫的得票率為45.7%,新民主黨候選人的得票率為1.42%,綠黨候選人得票率為0.65%,聯合黨候選人得票率為0.13%,加拿大未來黨候選人得票率為0.07%;剩下的85位候選人,得票率加起來也才1.08%。
新民主黨與綠黨也是加拿大的主要政黨,而且這兩個政黨都是左派政黨。
從數據可知,海量候選人并沒有造成保守黨的選票分散。而且,通過最長選票委員會而登記的候選人,基本上都是名不見經傳的人,選民們都不會知道這些人是什么政治觀點。
最長委員會的目的在于拉波利耶夫下馬嗎?恐怕不見得。因為要拉波利耶夫下馬,那就得讓同屬于保守陣營的人登記為候選人,畢竟,你不可能用自由派的候選人去分走保守派選民的票。而且,這個候選人還必須得有一定知名度,否則大家都不知道你是干嘛的。
所以,這在操作上就有難度了。我可以假設這樣一段內心獨白:我既然是保守派的支持者,而且我還有知名度,那我為什么要聽你的話,去分走波利耶夫的票呢?畢竟,分票就意味著我與波利耶夫都贏不了。
從選舉結果上來看,85名獨立候選人的得票率都異常的低,最多的一個人,得了57票,還有一個人得了0票,連他自己都沒有投給自己。
因此,綜上可得,將波利耶夫在選區內的敗選,歸咎于陰謀與“被偷襲”,都是站不住腳的。
波利耶夫自己都沒有給自己找這個原因,他反而是輸得心服口服,第一時間就承認敗選了。畢竟,自由黨候選人得票率都單獨過半了。
波利耶夫輸掉選區席位的直接原因,并不是保守陣營的選票被分散了,而是因為左派陣營的選票集中了。選區內的新民主黨與綠黨支持者,為了不讓波利耶夫贏下席位,都紛紛轉投自由黨。其實,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卡爾頓選區,也發生在加拿大的其他地方。
我們看加拿大全國選舉結果的話,就會發現保守黨與自由黨的得票率,都比上一次大選時提高了不少,而其他主要政黨的得票率都下降了,尤其是新民主黨,從上一次大選中的17.82%下降到了此次的6.4%,流失的選票,基本上都被自由黨笑納了。
但是,超長選票確實是一個問題,似乎加拿大沒有有效避免這種情況的手段。
在其他一些國家,會為候選人設置門檻,以避免候選人過多的問題。最常用的兩個方式就是選民聯署與保證金制度。
比如,一個人要登記為候選人,就必須取得1%選民的聯署簽名。
又比如,必須繳納一筆保證金,若是在選舉中,得票率沒有超過最低門檻(比如5%),那么保證金就全部沒收,不予退還。
一些國家不僅限制獨立候選人,也限制政黨提名候選人。比如,如果某個政黨在議會中沒有一定數量的席位,那就不能提名候選人。這樣就避免了大量的小黨派提名候選人。
加拿大或許也有類似的方式,但力度顯然是不夠的。怎么解決呢?可以提高保證金的數額,或是提高最低得票率門檻,以避免候選人過多的問題。但是,這個門檻也不能太高,以避免損害人們的參政熱情。
對了,波利耶夫應該很快就會再次成為議員了,因為保守黨內的一個名叫Kurek的議員宣布將辭職,這樣一來,他的選區就會舉行補選,波利耶夫就能夠以保守黨候選人的身份參與補選,從而成為議員了。這個選區是保守黨的安全選區,波利耶夫拿下席位,不成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