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貝因美(002570.SZ)召開了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
去年是傳統生肖龍年,得益于國人對“龍寶寶”的偏愛,母嬰行業上市公司業績大多實現增長。作為老牌國產奶粉的代表,貝因美也取得近五年最佳業績,實現27.73億元營收,同比增長9.7%;歸母凈利潤1.03億元,同比增長116.92%。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貝因美發展得到了實質性改善。昔日國產奶粉之光,已掉出嬰幼兒奶粉市占率前十。
為尋求新增長,公司近期發布“只賺5%”戰略,表示要讓利給消費者。貝因美創始人謝宏在業績會上表示,“只賺5%”指的是公司凈利率,公司將嚴控成本、優化供應鏈,提升生產效率和保障產品質量,做貨真價實的良心企業。
但結合貝因美歷年財報來看,去年其凈利率僅3.98%,上一次高于5%已經是2013年的事了。這讓市場疑問,“只賺5%”是喊口號還是真戰略?貝因美還有利潤空間留給經銷商和消費者嗎?
昔日國產奶粉之王
貝因美創立于1992年,作為曾經少數沒有檢測到“三聚氰胺”的國產奶粉,其市占率達到過國產奶粉第一,2011年登陸資本市場成為“國產奶粉第一股”。
在飛鶴、達能、君樂寶等競爭對手的追趕下,貝因美逐漸走向衰落。有數據顯示,2017年—2023年貝因美在嬰幼兒奶粉的市場份額從高峰時期的8.2%一路下跌至1.7%。
去年公司業績雖有所回升,但根據此前制定的發展戰略規劃綱要和股權激勵計劃,營收106億元、凈利潤8億元,才是貝因美對2024年的戰略目標。
業績不及預期,一定程度上受到出生率波動影響。貝因美的核心業務依然是嬰幼兒奶粉,去年其奶粉板塊實現25.08億元,同比增長7.33%。
這個增長還建立在公司大幅增加廣告投放預算的基礎上。去年公司廣告宣傳費用同比增長80%、達1.92億元。董事、董秘、財務總監金志強在業績會上表示,這主要是在互聯網營銷大背景下,公司加大了在小紅書、抖音、快手等線上媒體、電商平臺投流。
今年的奶粉市場競爭預計將更加激烈,已經有三家公司“撒錢補貼”。
3月,飛鶴宣布將投入12億元專項資金,為全國范圍內符合條件的孕期家庭提供不少于1500元的生育補貼。隨后,伊利、君樂寶也相繼啟動16億元的生育補貼。
水芙蓉 攝
有投資者在業績會上提問,未來生育率仍具有不確定性,公司如何高營業收入和保持合理的利潤增長?對提升市場占有率有何計劃?
貝因美管理層表示,公司將圍繞“母嬰生態、全家營養、全家健康、美好生活”四大業務模塊,在嬰配粉業務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母嬰生態業務,圍繞0—3歲孩子的需要提供輔零食、紙尿褲等產品。同時,全力拓展全家營養業務,公司已開發多款等中老年營養奶粉。
“5%利潤”從何而來
今年4月的戰略發布會上,貝因美提出“只賺5%利潤,把省下的錢讓給消費者”。
謝宏解釋,母嬰行業存在著虛假宣傳、質量隱患等亂象,行業遭遇信任危機的當下,致使消費者對品牌顧慮重重。貝因美只賺5%的承諾,直擊行業價格虛高、暴利的痛點,回饋消費者誠意,容易贏得好。
但“只賺5%”的前提是能賺到5%。結合其歷年財報來看,貝因美上次凈利率高于5%已經是2013年的事了。
圖源:企業預警通app
2024年,貝因美凈利率為3.98%;綜合毛利率為42.95%,同比下降4.12個百分點,財報解釋,這主要是受促銷增加、產品品類變動等影響。
從產品營收結構來看,貝因美近年一直在嘗試推進多元化戰略,拓展兒童粉、米粉、成人粉、紙尿褲、洗護用品,以及近期布局的大健康等業務。
其中,米粉業務去年實現0.87億元營收,同比增長111.09%;其他類別業務營收1.58億元。但新業務板塊體量都還較小,難以對公司業績帶來根本性改善。
更重要的是,新業務并不賺錢:米粉板塊毛利率接近25%,其他類僅5.49%,盈利能力遠低于奶粉業務(46.14%)。
貝因美各業務板塊毛利率(2024年)
而作為貝因美核心的奶粉,毛利率也在逐年下滑,2019年之前其毛利率均維持在53%以上、甚至突破60%,如今已連續三年低于50%。
對貝因美而言,新業務尚未形成第二增長曲線,嬰幼兒奶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以價換量”的趨勢或將延續,公司如何實現“只賺5%”,還需要打個問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