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剛出國去中東訪問,后院就起火了!
密歇根州議員塔尼達爾直接發起彈劾,列出七條罪名,炮轟特朗普。
更熱鬧的是,卡塔爾在他出訪前送了架 4 億美元的豪華專機,被指其實是變相行賄。
彈劾特意挑他在國外忙外交時啟動,就瞅準他分身乏術!
現在眾議院必須本周末前投票,共和黨在國會占優勢,但是這事兒能成嗎?而且民主黨內還鬧分歧,這場政治大動蕩到底會咋收場?
核心人物與動機
密歇根州眾議員塔尼達爾是這次彈劾的主要發起者,他早就準備了好幾個月。
不僅提前寫好了彈劾條款,還聯合其他十多位民主黨議員一起署名。
在公開場合他嚴厲批評特朗普用權力破壞憲法,還說如果放任特朗普繼續當總統,美國的民主就會遭難。
并且他還強調自己發起彈劾是為了保護民主,不是出于黨派斗爭。
但沒想到這一舉動卻引發了民主黨內部的爭議。
不少民主黨高層議員批評他未經黨內批準就擅自行動,指責他在沒有和黨內高層開會商量的情況下就倉促發起彈劾。
這樣做只會白白浪費彈劾議題的政治資源,甚至可能讓共和黨抓住機會反過來指責民主黨濫用程序。
很快,民主黨整個內部立刻炸開了鍋。
一邊是塔尼達爾表示就算自己單槍匹馬也要捍衛憲法。
另一邊是黨內大佬著急地指責這是在拿 2026 年中期選舉的機會冒險,雙方的爭吵火藥味很濃,讓這場彈劾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戲劇性。
其中七大罪狀具體指控
第一罪:妨礙司法公正與濫用行政權力
特朗普政府在移民政策上的爭議尤為突出。
2025 年 4 月,最高法院裁定允許特朗普援引 1798 年《外國敵人法》驅逐委內瑞拉移民。
該法律歷史上僅在戰時使用,此次被用于日常移民管控,被批評為濫用行政權力。
此前,其 “零容忍” 政策導致數千移民家庭分離,引發多起聯邦訴訟。
法院多次裁定政府程序違法。
此外,特朗普在 “密件風波” 中拒絕配合國家檔案管理局移交文件。
聯邦調查局于 2022 年 8 月突擊搜查海湖莊園,查獲 103 份密件,包括 18 份絕密文件,最終被控違反《反間諜法》及串謀妨礙司法。
第二罪:篡奪撥款權
特朗普政府多次繞過國會干預財政權。
2019 年,其以 “國家安全” 為由扣留對烏克蘭的 3.91 億美元軍事援助,被國會審計處認定違反《國會預算和扣押管理法》。
更具爭議的是 2025 年關閉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行動。
政府效率部強行接管該機構,凍結 428 億美元年度預算,解散部門并停職高級職員,被指剝奪國會對對外援助的監督權。
此舉被民主黨議員批評為系統性拆解美國軟實力支柱。
第三罪:濫用貿易權力與國際侵略
特朗普任內發起的關稅戰引發全球貿易動蕩。
2018 年依據《貿易擴展法》第 232 條款,以 “國家安全” 為由對鋼鋁產品加征 25% 和 10% 關稅,導致歐盟、加拿大等盟友實施報復性關稅,最終被 WTO 裁定違反國際貿易規則。
對華關稅戰中,3600 億美元中國商品被加征最高 25% 關稅,直接引發中美貿易摩擦升級。
分析指出,此類單邊主義措施實質是以經濟手段推行 “美國優先”,破壞多邊貿易體系。
第四罪:違反第一修正案權利
特朗普對媒體的壓制行為屢受爭議。
他多次公開稱主流媒體為人民公敵,2025 年 5 月拒絕回答《華爾街日報》記者提問,稱該媒體為 “爛報紙”。
2024 年,特朗普的媒體集團以 “非法審查” 起訴巴西最高法院法官,指控對方下令關停 Rumble 平臺上的保守派賬號,被批評為試圖干預域外司法。
此外,政府效率部曾施壓社交媒體平臺限制特定言論,被民權組織起訴侵犯言論自由。
第五罪:設立非法辦公室
2025 年 1 月成立的 “政府效率部” 由馬斯克領導,被質疑違反三權分立原則。
該機構未經國會授權,試圖通過行政命令重組聯邦部門,例如關閉 USAID 并計劃撤銷教育部。
美國政府雇員聯合會等機構起訴稱,其運作違反《聯邦咨詢委員會法》,存在 “利用聯邦決策推進私人利益” 的風險。
盡管特朗普聲稱該部門旨在提高效率,但批評者認為這是將行政權力私有化的危險嘗試。
第六罪:賄賂腐敗
卡塔爾贈送豪華客機事件成為道德爭議焦點。
2025 年 5 月,一架價值 4 億美元的波音 747-8 飛機被證實已運抵美國,特朗普稱拒絕是傻瓜,暗示將其作為私人資產。
盡管卡塔爾官方否認贈予性質,稱系國防部合作,但輿論質疑此舉違反《反海外腐敗法》及總統薪酬條款。
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指出,這暴露了特朗普利用公職謀取個人利益的行為。
最后一罪:暴政泛濫
特朗普的執政風格被指控威脅民主制度。
2020 年選舉后,他持續散布選舉欺詐謊言,施壓司法部推翻結果,并試圖用親信取代代理司法部長,導致多名高級官員威脅辭職。
此外,其濫用赦免權引發爭議。
2020 年赦免女婿庫什納因稅務欺詐等罪入獄的父親查爾斯?庫什納,并減輕顧問班農的刑罰,被批評為將司法系統工具化。
2021 年國會山騷亂事件后,參議院調查報告認定其行為 “距離憲法危機僅半步之遙”。
這些指控反映了特朗普任內對制度規范的系統性挑戰,其法律后果與政治影響仍在持續發酵。
其中最具爭議的事件
2025 年 5 月,卡塔爾在特朗普計劃出訪中東前夕,提出向美國贈送一架價值 4 億美元的波音 747-8 型豪華客機。
該飛機原為卡塔爾王室定制專機,內部配備主臥、客臥、多個休息室及鍍金裝飾,被稱為空中宮殿。
特朗普聲稱接受這一饋贈是為政府節約開支,強調飛機將由美國國防部接收,并改裝為臨時空軍一號,卸任后移交特朗普總統圖書館基金會。
然而,航空專家指出,將該機改裝為符合總統專機安全標準(如抗核能力、加密通訊系統)需耗資超 10 億美元。
且因波音 747 已停產、零件供應有限,改造可能需數年時間,無法在特朗普 2029 年任期結束前完成。
彈劾成功概率分析
特朗普這次會被彈劾下臺嗎?答案是概率很低,原因有三個。
第一,共和黨牢牢把控國會,彈劾門檻太高。
現在國會里共和黨人占多數,尤其是參議院被保守派控制。
按美國規矩,彈劾總統得先過眾議院,再闖參議院,而且必須三分之二以上支持才能定罪。
但參議院共和黨人有 52 個,民主黨只有 48 個,要讓 67 個人支持彈劾。
相當于得有 15 個共和黨人背叛自己人 ——這基本不可能。
畢竟美國歷史上被彈劾的總統有 3 個,安德魯?約翰遜、克林頓、特朗普。
但參議院從來沒通過過定罪。
上次特朗普被彈劾時,只有 7 個共和黨人反水,離 67 票差得遠呢。
共和黨現在就靠程序正義拖著,反正參議院他們說了算,想定罪難如登天。
第二,民主黨自己人都沒擰成一股繩
發起彈劾的是民主黨激進派議員塔尼達爾,他沒跟黨內高層商量就擅自行動,拉了 12 個人聯署。
結果 4 個來自搖擺選區的議員很快退出,理由是現在搞彈劾會害我們中期選舉丟票。
民主黨領導層也不支持,眾議院少數黨領袖杰弗里斯直接說 “彈劾不是優先選項”。
為啥?
因為民主黨內大部分人覺得,現在選民更關心經濟、醫保這些事,搞彈劾吃力不討好,不如留著力氣備戰 2026 年選舉。
第三,就算硬著頭皮彈劾,政治風險太大
首先,彈劾要是真走到參議院,共和黨肯定拿這個當靶子,在 2026 年中期選舉時攻擊民主黨不顧選民死活,就知道搞政治斗爭。
尤其是在那些兩黨勢均力敵的搖擺州,選民很可能反感這種操作。
其次,民主黨內部激進派和溫和派本來就有矛盾,激進派想靠彈劾曝光特朗普腐敗,但溫和派算的是現實賬。
搞彈劾要花大量時間和資金,這些資源用來打經濟牌、民生牌不香嗎?
最后,從制度層面看,現在共和黨不支持,民主黨硬推彈劾可能破壞跨黨派共識,開個壞先例,以后政治斗爭只會更極端。
結語
說白了,這次彈劾就是雷聲大雨點小。
綜合來看,共和黨在參議院卡死了門檻,民主黨自己人不齊心,選民也不買賬,彈劾成功的概率極低,頂多是激進派刷存在感、共和黨拿來說事的一場政治戲。
就像美國記者說的:“這不是真正能扳倒總統的彈劾,就是兩黨吵架的又一次表演,受傷的是美國的政治制度?!?/p>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