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在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的方大海航發動機維修基地,發動機葉片開始緩緩轉動,工程師團隊開始了緊張的維修準備。這是該基地的第一個訂單,同時也是落地重慶本土的首個民用航空發動機維修項目。
方大海航發動機維修基地,是國家戰略級航空樞紐配套工程,填補了重慶航空產業集群的空白,更標志著重慶成功躋身全國第七個具備民航發動機全鏈條維修能力的城市行列。
從落地、建設、投用到投產,這個航空“超級項目”僅用4個月時間實現基地正式投產,全市首例維修項目已進廠進行維修。基地負責人直言:“企業能如此高效地發展,得益于科學城高新區的全力支持。”
▲瑞航(重慶)航空發動機維修基地項目一期EPC項目內部。受訪單位 供圖
填補重慶市航空產業集群空白
方大海航航空發動機維修基地項目是遼寧方大集團與重慶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的一部分。該項目以8500平方米的智能化改造廠房為載體,設有8條發動機生產線,用于發動機的拆解、修理和組裝。
▲方大海航航空發動機維修基地項目一期廠房。受訪單位 供圖
“一臺發動機的維修周期一般歷時90—120天。”基地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此之前,重慶沒有航空發動機的綜合性維修服務商,很多飛機發動機的修理都需要送到國外,運輸、修理周期以及維修費用都比較高。
如今,基地投產運營后,重慶及周邊區域的飛機發動機維修需求得到高效響應,外送維修的成本與時間大幅縮減,有力提升航司運營效率與可靠性,填補重慶航空產業集群的空白,為重慶甚至西南航空產業邁向全國前列注入強勁動能。
他進一步透露,基地已取得CFM56-5B/7B、LEAP-1A/B/C共五個型號發動機的維修資質。項目規劃分三期建設,目前二期工程已啟動,預計2026年投入使用。未來3年,項目計劃總投資約38億元,將招引不少于400名航空專業技術人員,預計維修發動機超1500臺,力爭在2030年實現百億級年產值,并在信息化、智能化領域領跑行業。
“我們考察過全國多地,最終選擇了重慶。”該負責人還表示,重慶,作為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強大的區域輻射能力與發展潛力,都是吸引基地落地的原因。
而真正打動團隊的,是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從招商初期到護航一期項目建成、投產的“保駕護航”,同時也讓企業毫不猶豫地按下二期、三期建設“加速鍵”。
全方位服務
護航項目“加速度”
時間回撥到2024年5月,方大航空國際總部揭牌暨項目組進駐儀式上,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招商團隊與方大海航項目團隊“不期而遇”。深入交流中,科學城高新區招商團隊敏銳捕捉到這個項目落地,對高新區乃至重慶市航空產業的戰略意義。為了爭取這個重大項目的落地,科學城高新區立即啟動資金跟進計劃,迅速配置政策保障。
“當得知企業存在資金缺口有所猶疑時,我們立即開展‘一對一’專項服務行動。”重慶高新區財政局副局長李其源介紹,他們多次走訪金融機構協調融資方案,最終敲定由中信銀行擔任牽頭行,聯合農商行、重慶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組建銀團貸款。從對接洽談到達成意向,僅用三周時間便為企業爭取到22億元的初步授信額度,為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航空發動機葉片精密磨削。受訪單位 供圖
但是,資金保障是遠遠不夠的,能夠提供資金保障的地區不在少數。單憑資金還不足以形成獨特的落戶吸引力,怎么讓企業安心落地還要有更扎實的舉措,更吸引眼球的突破口。
反復推敲中,稍縱即逝的機會出現了。招商團隊看到了項目勝負手:場地的特殊要求!
飛機核心部件大都依賴進口,需經歷嚴格的產品質檢、復雜的關稅核定以及繁瑣的審批流程,同時,航空部件對運輸時效、存儲環境要求極為嚴苛,多重因素疊加,使得該項目對場地選址形成特殊需求。這也是企業對各地拋來的橄欖枝,仍有猶豫之處。
科學城高新區招商團隊按圖索驥,多輪比對篩查并分頭尋找。天道酬勤,經過3天努力,西永綜保區內一處完全能符合要求的廠房出現了:該場地肯定會讓企業滿意!
高新開發集團下屬高新產業公司總經理張海向記者解釋道,招商團隊站在企業角度進行了充分的考慮:選址西永綜保區內的即有廠房,不僅可以依托綜保區的特殊政策,享受相關稅收政策,方便基地接受來自全球的“訂單”,還能盡快解決物理空間難題,推動企業投產達產。
此外,更有利的是,今年剛剛出臺的《重慶高新區國有建設用地多元化供應管理辦法》針對區域經濟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項目,可采用靈活彈性出讓、先租后讓等差異化土地供應方式,有效解決企業在用地方面的燃眉之急,這直接為項目后續的二期、三期建設提供了保障。
自此,方大海航發動機維修基地才正式確定落地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
事實上,以上靠前的服務,得益于科學城高新區在項目招商洽談之初就成立的以黨工委、管委會牽頭的金融、談判、建設“三個專班組”。三個專班組各司其職、協同作戰,以“保姆式”服務主動破題,全力推動項目順利落地。
最終,4個月時間,項目便完成一期建設,正式投產。按照計劃,項目將在2025年拆解2架飛機并實現投產盈利。未來,將擴充更多的生產線,打造全國最大飛機“綠色回收”基地。
厚植發展沃土
營商環境持續向優
在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類似項目高效落地的生動實踐并不少見。
年設計產能達4600萬片昆侖玻璃,年產值近20億元的京東方晶遠微晶玻璃蓋板項目,3月即設備搬入,5月產品下線,6月產品量產,實現當年投資、當年建設、當年量產。
重慶12英寸集成電路特色工藝線項目從拿地到僅10天時間就取得了用地規劃許可證、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圖審查合格書和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審批手續上真正實現“交地即開工”。
三安光電與意法半導體在重慶合資設立的安意法半導體碳化硅晶圓廠,用時僅16個月就正式通線,創造了一個業內項目建設的奇跡。
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到重慶市委、市政府作出進一步部署,再到印發《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方案(2024—2027年)》,不難發現,“營商環境”已成為重慶發展進程中的高頻詞。
而作為重慶市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改革地,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正重點圍繞土地供應、企業服務、數字化建設、人才引育等重點領域,聚焦目前發展過程中的堵點、難點,以更高目標、更高標準持續推動營商環境改善,助推現代化新重慶建設。
據了解,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還創新推行“不見面審批”,包括審批環節全程網辦、審批服務自助辦理、不見面送達等,讓市場主體真真切切切感受到優質服務。目前,科學城已實現100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一站式”服務,“一窗綜辦”率達到1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