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如今國際局勢,不禁感嘆,希拉里或許沒說錯!
“如果特朗普再次當選總統,那么他首先就會犧牲烏克蘭,其次可能會終結美國的民主。”
雖然美國政客間相互攻訐是司空見慣之事,但當希拉里的警告成為預言,外界也好奇了,希拉里說的怎么就能成真?
2016年就有的預見
其實希拉里的這番話并不新鮮,她早在2016年,與特朗普同臺競選總統時就已經有類似看法了。
作為同是商賈之家出身的人,希拉里對特朗普個人的看法還是比較透徹的。
她非常清楚特朗普是一個過度追求“自我證明”的人,而且特朗普的商業天才神話,實際是基于對債務、破產、法律的周旋,通過犧牲合作伙伴、債權人、投資者利益而達成的。
但是希拉里卻輕視了特朗普的自我營銷能力,小看了對方通過虛張聲勢,說服公眾崇拜自己的領導力的本事。
后來,在總統候選人辯論中的表現也證實了這點。盡管希拉里的說辭講究邏輯條理,但始終不敵特朗普的話更能切中公眾關注的要害,以及煽動群眾的情緒。
比如說到經濟發展:希拉里打出親情牌、展現了家庭溫馨,又大談特談基礎設施和再生能源的投資,卻無形間給自己設置了聽眾門檻,導致很多人沒有耐心聽她講完。
而特朗普上來就談就業,并時不時將矛頭引向中國,有意無意間誘導公眾相信一切問題的源頭都來自中國這個新興經濟體的威脅。
如此,既吸引了大眾的眼球、又燃起了部分極端者的仇恨情緒。
隨后,兩人又講到了種族矛盾:希拉里偏向于勸導族群間建立信任,并提出嚴控槍支的建議。殊不知她的這種“說教與控制”的想法,實為許多人所反感。
而特朗普卻將矛盾沖突頻發的責任,直接推給了奧巴馬所行政策的失敗。輕易就讓他的黑人支持者堅信,只要他上臺推行新政策,情況就會立刻好轉。
除了以上兩點,希拉里和特朗普在接下來的外交、反恐、甚至個人健康問題上,都進行了相互攻擊和辯論。
在整個辯論過程中,希拉里的發言常常被特朗普以粗魯的方式打斷,而她則總是以相對溫和與富有涵養的形式予以應對。
希拉里原本可能是希望公眾通過兩者教養的對比而選擇出優劣,卻不知當時的群體已對政客傳統的表現形式感到厭倦。
此時的大眾反而更希望能出現一個不加掩飾、甚至略帶蠻橫的強人政治,也好帶他們走出眼前的迷茫和生活的困境。
所以,盡管希拉里表現的更為睿智、沉穩,但最后卻輸給了處處顯得自大張狂、極端亢奮的特朗普。
不過如今來看,美國群眾或是有些后悔了。
正在被實現的預言
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實際就攪得全世界惶惶不安。一邊與國際上挨個退群、一邊和中國打起了貿易戰。
最離譜的還是他在未能如愿續任總統時,竟然號召自己的紅脖子粉絲沖擊國會山,差點造成國家的分裂。
而他之所以能第二次當選,一是由于他個人在接受了國會山事件的教訓后,的確成熟穩健了許多;二是由于拜登政府的諸多政策、尤其是性別政策,把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都搞得烏煙瘴氣。
再加上民主黨也沒能推舉出一個有力的人選,參與總統選舉競爭。公眾這才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再度寄望于特朗普。
誰能想到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還不過百天,世界又被他掀起了驚濤駭浪,美國經濟更是被他整得叫苦不迭。
事態越來越像希拉里當初預見的那樣,特朗普正在以他商人的短視與算計,用“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理由,把美國帶向了衰落的深淵。
比如在烏克蘭問題上,特朗普傾向俄羅斯的選擇,致使絕大多數國家都認為美國背棄了應負的國際責任和道義。
歐盟的多數國家因此覺醒,開始嘗試擺脫對美國的經濟上的依附和軍事上的依賴。
尤其是特朗普發起關稅戰之后,更加促使原本的盟友加大了與美國的距離。
而與此同時,一向以指責總統為己任的美國人,竟然在國內興起了一股“吹捧特朗普的潮流”。
這使得特朗普成為了美國少有的把國家搞得內憂外患,卻還能在會議上享受經久不息的鼓掌聲的總統。
而實際上,不管希拉里有沒有先見之明,眼下的狀況都是美國經濟到達一定節點,且已經出現開始由盛轉衰的必然現象。
當過去的發展模式失去了效力,類似特朗普這樣的“徹底損毀舊世界的因素”自然出現,也便不奇怪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