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落選的國徽方案,網友看完很感慨:審美一騎絕塵,但真不合適。
普通人了解的林徽因只是一名文藝女子,實際上的林徽因卻是個建筑大家,其才華已到了高不可攀的地步。
林徽因還參與過國徽設計,得到了現場很多專家組的好評。但林徽因的國徽并沒有被選用,但其精妙的設計也確實讓不少人拍案叫絕。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最主要的就是要設計國旗,國徽和國歌。只有把這三樣統一了,才能提升中國人民的信心,才能顯示出一個偉大國家的建立。
當年就是由周總理帶隊成立了專家組,專門負責國旗,國徽和國歌的評選。至于國徽那邊,大家上交了不少作品,但總感覺沒太大新意。于是就有人提議,不如讓林徽因先生來試試看。
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都是中國建筑界的泰斗,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極為深刻的理解。
林徽因的設計理念是這樣的:要體現國家性質,國徽必須代表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
要突出民族特色,采用中國傳統紋樣,如齒輪,麥穗,五星,天安門等元素。
要簡潔莊重,避免過于繁復的裝飾,強調莊嚴感。
但當時,初接到任務的林徽因此時身體已經出現了問題,可這畢竟是新中國誕生的頭等大事,必須要趕在10月1日之前完成這個任務,所以她經過了十幾天的熬夜奮戰之后,終于出現了這張設計方案。
我們再比較一下之前被pass掉的其他國徽設計方案,大家伙看看有什么不同。
明顯林徽因的設計方案更加簡潔一些,而且大五角星和4個小五角星的設計也剛好和國旗遙相呼應。
只是林徽因的第一個方案被否決了,很快她又提交了第二個方案,但仍然被否決。
林徽因并沒有說什么,1950年林徽因又設計出了新款國徽方案,這一款得到了專家組的一致認可。
那我們來看看林徽因設計的諸多方案的不同之處。能看出,林徽因修改后提交的最終方案已和目前國徽方案幾乎一致。
該方案又進行了一些微調之后,并形成了現在我們所使用的國徽。
我們的新國徽融合了中西方美學,林徽因精通中國傳統劍術,也受過西方教育,所以新國徽的設計極為古典莊重,又有現代設計的簡潔。
當時女性參與國家級設計項目極為罕見,而林徽因的成就就打破了性別壁壘。
需說明的就是,國徽設計實際上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并不能完全歸功于林徽因一個人。當時中央美院也提交了優秀方案,最終的版本是兩者方案的結合。
1950年6月23日,我國正式通過了國徽方案,到9月20日正式公布,而那時林徽因已經因肺結核臥病在床,卻仍在病榻上指導細節修改,確認國徽的完美呈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