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與動物共生的漫長歷史中,狗因忠誠成為人類最親密的伙伴,貓因神秘治愈力俘獲了人們的喜愛,甚至連倉鼠、鸚鵡等動物也在寵物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然而,與人類有著深厚淵源的羊——這種集溫順、毛茸茸且能提供肉奶資源于一體的動物,卻始終未能躋身主流寵物之列。為何羊的“萌點”與實用性未能轉化為寵物身份?
01,想要成為寵物,需要具備什么條件?
要成為人類的寵物,必須具備較容易馴化和具有較低的價值/附加值/經濟價值這兩大特征,二者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1,較容易馴化。這一點是成為寵物的最基本特征,比如常見的寵物,狗貓均如此。如果一種生物難以馴化,那么大概率也很難成為人類的寵物,比如獅子、老虎等常見捕食者。當然也有例外(畢竟生物專治不服)
2,具有較低的價值。這一點是很容易忽略,但事實上卻十分重要的一點。其實很容易馴化的物種不少,但是最終做寵物的較少,就是這個原因。比如,牛很容易馴化,馬很容易馴化,豬也是,羊也不例外,但是這幾個物種都沒有成為寵物主體。
02,寵物豬和印度神牛是個什么情況?
當然肯定會有網友會說現在不是有寵物豬嗎?但是你知道嗎,全球每年豬的存欄大概是10億頭,基本上都被宰殺用于食物了,寵物豬的數量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類似的牛也是一樣,盡管有印度神牛,但是在全世界范圍內,牛主要是作為食物來的,其次是在部分國家用于耕作。為什么會這樣?
答案就是:太有用了,用來做寵物太奢侈。事實上,今天我們多少算是衣食無憂,但是在過去,人類一直伴隨著用度緊缺,這種情況下,那些有價值的生物,基本上會被作為工具進行。
比如牛,在古代大量稀缺,因為是農業(yè)急需的勞力,所以甚至有殺牛犯法的時候。那羊呢?
03,那羊又是啥原因?
羊的情況主要有二:
1、羊是重要肉食來源。這一點毋庸置疑,無論是草原民族還是農業(yè)民族,飼養(yǎng)羊作為重要肉食來源都是傳統(tǒng),在祭祀祖先的時候,羊肉都是主要食物,比如三牲牛、羊、豬。
古代對羊肉也有不少描述,比如我們對人描述的最佳單詞是“美”,而羊竟然是美的來源,羊字和大字合在一起就是美字。
《說文解字》中釋為“羊大則美”。“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從這種描述里可以看出,古代對羊肉的美味的贊同,還有什么如蟻附膻之類的詞語等等。
2,羊是重要的皮毛來源。今天主要的服飾來自于化纖,但是在古代,能夠提供衣服來源的不多,而這些來源都成為了重要內容。比如絲綢就是古代的織物來源之一,所以也成就了絲綢之路。
而皮毛也是古代的重要服飾來源,羊皮的確可以提供這樣的來源。
04,再來說說羊的其他優(yōu)勢
這里就要說一點,羊得到這些優(yōu)勢,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羊的成長速度。一只羊在半年左右就可以從出生到出欄,達到這個速度的大型家養(yǎng)動物只有二師兄。
而狗呢?大型犬的成長速度基本上在1年甚至2年以上。所以狗最終只能作為狩獵看門以及今天的寵物。如果狗的成長速度能夠達到豬和羊,相信歷史一定會不一樣。
除此以外,狗是肉食者這也是個很麻煩的問題,在古代,人類急需的是蛋白質補充,也就是肉食,狗的存在無疑和人類的食性沖突,自然限制了狗的應用。
反過來牛羊主要是植食性動物,也自然和人類沒形成主要競爭關系,盡管豬也是雜食性生物,但事實上豬的飼養(yǎng)過程中植食性非常明顯。
所以,羊沒成為寵物,重要原因就是羊在人類經濟活動中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它作為寵物的價值。
事實上,狗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間內主要是以看門狩獵為主。直到近現代,狗才被大量的近親繁殖和人工選育,形成了今天大量的品種。但即便如此,狗依然屬于灰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