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馬新世代概念車,到技驚四座的諸多黑科技,寶馬充分發揮了作為一家汽車制造商的本能,為用戶創造更具引領性和未來感的創新產品。而對于中國這個最為重要的市場而言,寶馬稍有不同,但站位更高,在原有的強大制造能力基礎上,寶馬專為中國用戶迸發靈感,通過對中國文化持續地學習和領悟,不斷傳遞自己的理解和巧思。
一個能被直接感知到的例證是,今年上海車展上,中國用戶驚訝的發現,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二十四節氣”被應用在了新世代操作系統X中,讓寶馬“家在中國”的喊話有了更為實質性的落地。
正所謂以小見大,寶馬此舉無疑體現了與中國用戶的同頻共振,與當地文化訴求的相互奔赴。而促成這一切的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寶馬眼中的中國市場,不僅需要靠具備硬核實力的產品說服,更要用共鳴的責任和付出打動。
在寶馬新世代的理念中,更人文、更智能、更負責任是其秉承的未來出行愿景。在傳承中創新,是寶馬新世代的設計理念,也是寶馬進入未來的方式,因此,寶馬的中國文化之旅也于2025年正式啟動創新行動。據了解,寶馬將通過“為寶馬新世代設計非遺+智能概念性文創”等四大舉措,為專屬中國的寶馬新世代車型帶來中國“味道”。
接下來,寶馬將遴選資助漆藝、編織、刺繡、雕刻、陶瓷、金工、嗅覺設計、木藝、竹編等非遺傳承人,與清美教授一同為寶馬新世代設計概念性衍生文創品。此舉既是寶馬致敬經典,面向未來的價值初心,另外也真正能使寶馬的工業設計與非遺的文化力量相融合,實現從中國到國際化的傳播。
不妨猜測,未來寶馬會帶來一系列帶有中國非遺文化,和體現寶馬元素的周邊產品發布,從營銷層面分析,無疑是一次大膽的破圈行動,能保證非遺得以活態傳承,寶馬的新世代概念同時也能在中國用戶心中更好的扎根。
除此之外,寶馬還以更多樣化的方式,展現對于中國文化的尊重和深入本地的責任感。比如,今年7月開始,寶馬中國文化之旅將開啟大運河文化河南段探訪,溯源中華文明。
再比如,為了進一步推廣運河文化,寶馬還攜手《舌尖上的中國》,推出跨界Vlog《賞味蘇州》,深度展示大運河沿岸的風味之美、蘇繡之美。
不僅如此,近日MY BMW APP還上線了一款“BMW非遺龍泉青瓷旅行茶具”,這一周邊的靈感正是源于BMW新世代極簡的前臉造型以及BMW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中的BMW首創向心中控,是古老龍泉青瓷制作技藝和寶馬的工業設計理念的創新之作。寶馬此舉可以說真正讓非遺保護落實到了行動中。
在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看來,‘家在中國’不是口號,而是將創新基因植入本土土壤。為中國客戶創造有中國味道的文化氛圍,也是寶馬新世代情感體驗創新的一部分。
對于寶馬而言,商業的成功和生態環境以及社會責任并不矛盾,都是為在當地實現持續性發展行之有效的價值選擇,而這種不受“內卷”環境所干擾的清醒思考,正是寶馬始終穩立中國市場的內核,更為尋求“中國答案”的外資品牌提供了可供參考和學習的新范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