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兩年買車的人,可能都有種“信息過載”的感覺。
新能源火得厲害,車越出越多,智能化一波接一波;
燃油車也沒退場,反倒一邊拼配置、一邊拼價格,連BBA都在跳水。
表面看是消費者贏了,選擇多了,價格低了。
但仔細一琢磨你就會發現:買車這事,正變得越來越難判斷了。
因為以前看預算,現在還得看補能、看算法、看保值——弄得人頭大!
而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明年開始,“準備買車的人”可能要做兩個準備,很多人還沒發現!
01 準備好購車政策的退坡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還是樂觀的認為:
政策只會越來越好,補貼只會越來越大,一年比一年更瘋狂…
畢竟,2023年,買新能源車最多就是免個購置稅,加點地方補貼,頂多優惠個幾千到1萬元。
但到了2024年,國家直接放出“大招”:以舊換新政策正式落地——
符合條件的報廢舊車,買新能源直接補貼2萬,連買油車都能拿到1.5萬。
再加上車企的價格戰、地方補貼的疊加,有些車優惠力度,簡直讓人不敢相信。
所以很多人會想,照這個趨勢走,到2026年肯定更給力,干脆再等等!
但現實是——可能等不到了。
因為從目前官方已經發布的文件來看,2025年很可能是這一輪利好政策的“最后沖刺”。
先說最直接的——購置稅減免政策已經官宣“要退坡”了。
財政部、稅務總局、工信部聯合發布的公告明確寫著:
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買新能源車仍可免征車輛購置稅,每輛最高減免3萬元;
但從2026年開始,就只能減半征收,減免額度最多不超過1.5萬元。
也就是說,再過7個月,同一輛車,光購置稅,你就可能要多掏1.5萬。
這還只是購置稅層面的退坡。
至于地方補貼、以舊換新的高額補助,能不能繼續?力度會不會縮水?
沒有人敢打包票。
所以我個人的建議是很明確的:
如果你本來就計劃在未來一年左右買車,那最好卡在2025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提車。
因為接下來的每一天,都可能是你“還能省一大筆”的最后倒計時。
02 準備好新“能源車滲透”進一步增加,帶來的連鎖變化。
說白了,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已經達到 47.2%;
到了2025年,大概率會突破50%的關鍵節點,甚至沖到更高。
覺得這個數據跟你沒關系,甚至有人會說:“我又不買電車,只看油車。”
這么想,真的太天真了。
因為一旦滲透率發生變化,市場結構就會隨之重構。
我們習以為常的價格體系、品牌邏輯、甚至買車思維,都會被徹底顛覆。
拿2019年來說,那時候新能源車的滲透率不到5%,油車還在高位橫盤,根本沒把“電車”當回事。
那一年,雷克薩斯還因涉嫌價格壟斷被罰了8761萬元。
但即便被罰,它還依舊玩著“加價提車”的套路——
消費者一個個心甘情愿,排隊送錢。
而如今呢?
雷克薩斯不僅沒加價了,還開始主動降價。
旗下經典車型 es,部分經銷商曾報出過19.99萬起售價——相對于指導價,直接優惠了 10萬元。
更夸張的是,就連 BBA 都撐不住了。
從2024年開始,奔馳、寶馬、奧迪集體“跳水”,只為保住市場份額。
但代價是什么?是這兩年油車的保值率,跌得一塌糊涂。
以前那種“口口相傳的保值神車”,現在開不到兩年,直接虧掉一半價格。
4S店更慘。
光是2024年,全國就關閉了 4419家門店,其中 93% 都是傳統油車品牌。
參考這個情況,明年滲透率的進一步增加,肯定會造成更大的變化。
因此,接下來買車一定要注意:
千萬別碰小品牌的車,尤其是小品牌的油車;
別再指望什么“保值率”了,那已經成了浮云;
更要警惕,一些4S門店“撐不過今年”的風險。
總的來看就是:
車市變化的速度,已經不再給人“慢慢思考”的空間了。
有些品牌,轉身太慢,已經退場;
有些優惠,看著年年有,其實是“這一年最后的瘋狂”。
如果你還在拿三年前的經驗選車,用過去的邏輯算賬,很可能會錯得離譜。
不是說誰必須買新能源,也不是說油車不行,而是你必須意識到:
“買車的環境”,已經變了。
只要這個認知還沒更新,踩坑也只是早晚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