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百年未有的結構性變革。5月14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與里斯戰略咨詢公司聯合發布了《新物種、新理念、新趨勢——新能源汽車消費洞察與預測報告》,揭示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變革邏輯與未來演進路徑。
存量競爭時代的結構性分化
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師建華介紹,截至2024年底,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3.5億輛,千人汽車擁有量突破250輛,標志著市場進入普及期后的存量競爭時代。
其指出,2023年我國換購比例首次超過50%,預計到2030年將攀升至80%,改善型需求成為主流。政策驅動在存量市場中扮演關鍵角色。2024年實施的“兩新”政策(以舊換新補貼翻倍至1.5萬-2萬元、地方購置補貼強化)直接拉動下半年銷量同比回升10%,全年以舊換新規模超680萬輛。而2025年政策延續寬松基調,疊加貨幣環境支持,預計全年國內市場銷量將維持在2600萬輛,同比增長約3%。
Z世代崛起重構消費邏輯
“既追新又理性”的Z世代(95后、00后)正成為汽車消費主力軍。
數據顯示,Z世代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顯著高于前代:70%認為400公里至500公里續航已滿足日常需求;30%愿為高階輔助駕駛功能支付超萬元溢價,較非Z世代群體高出15個百分點。
單身階段,Z世代將汽車視為“悅己”工具,小米SU7首批用戶中90后占比達80%;而組建家庭后,其需求迅速轉向空間實用性,對車身尺寸的關注度提升3.5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報告顯示,Z世代對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偏好度僅5%,95%流量集中于專家品牌,如問界、小米。
新能源市場“下沉”與“升級”并行
根據報告,我國三線及以下城市正成為新能源汽車增長新引擎。2024年下沉市場新能源銷量增速達63%,份額占比攀升至40%,但滲透率仍較一二線城市低10個百分點。充電樁密度低、售后網絡薄弱與經濟型純電車型主導的市場特征,為插混/增程技術提供了擴張空間。下沉市場中該技術路線占比達46%,顯著高于一線城市。報告預測,2025年插混/增程車型銷量將突破800萬輛,與純電車型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L2級輔助駕駛滲透率在2024年上半年突破50%,領航輔助功能成為差異化競爭焦點。師建華指出,汽車已疊加電子消費品屬性,消費者購車決策中智能化因素權重升至30%。
全球化競爭下的突圍
中國車企正從“市場追隨者”轉向“技術定義者”。海外布局成為必選項。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同比增長68%。
但里斯戰略咨詢中國區合伙人何松松指出,當前出海若仍然依靠“撒網式”貿易模式將難以為繼。其建議,車企需聚焦潛力市場,構建本地化組織與渠道體系,講好本地化故事,而不是單純將車出口到海外。
在這場百年變局中,中國車企已搶占先機,但窗口期正在收窄。持續洞察消費變遷、聚焦品類創新、構建全球勢能,方能在智能化下半場延續領跑優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