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和烏克蘭計劃15日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進行直接談判,這將是三年多來俄烏首次直接談判。為什么時隔三年重啟俄烏談判?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亞所副所長 陳宇:烏方此前一直要求先停火再進行談判,但是后來迫于美國的壓力,烏方也同意談判,所以才促成了這樣一次談判的舉行。
對俄烏雙方來講,這一次談判事先都缺乏基本的準備。在一定程度上,它實際上是俄烏雙方迫于美國壓力舉行的一次談判,在雙方就很多問題沒有基本共識、缺乏政治互信的情況下,恐怕很難取得實質性的成果。
談判放在土耳其來舉行,最初是俄羅斯方面提出的設想。俄方提出這樣的設想,根本原因是想延續此前2022年在伊斯坦布爾中斷的俄烏談判,應該說當時達成的協議文本對俄方是非常有利的。當時,協議規定了烏克蘭的中立化,不能加入北約,且西方不能給烏克蘭輸送武器,要求烏克蘭要控制自身軍隊規模等,所以,俄方也試圖把這次新的談判作為此前談判的延續。
美希望俄烏沖突的政治解決服務于美國利益
14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也抵達土耳其,還說美方認為此次俄烏談判是實現和平的"關鍵機會",美國在這次俄烏談判中起到什么作用?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我想美國方面主要是想塑造幾個形象。
第一,俄烏之所以能重啟直接談判,主要來自美國的推動和美國的主導。美國方面不斷制造輿論,認為此前美國中東事務特使威特科夫訪問莫斯科以后,當面向俄總統普京提出希望重啟俄烏談判,而帶來了現在這個后果。美國方面試圖以這種方式繼續影響俄烏沖突的政治解決。
第二,這一次美國派出了國務卿魯比奧、美國中東事務特使威特科夫和烏克蘭問題特使凱洛格為陣容的團隊。這顯示出美國仍沒有放棄對俄烏沖突政治解決的主導角色,且美國方面要避免俄烏直接談判和美國開啟的與俄羅斯、烏克蘭分別舉行的雙邊談判出現某種脫軌的效應。
因為在美國看來,讓俄烏沖突的政治解決始終服務于美國的利益,始終在美國掌控的方向上來運行才是最合美國心意。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前一時期俄烏沖突的政治解決出現了僵局,很大程度上也正是由于美國對所謂的談判方向和目標進行了錯誤的設定,尤其是美國方面不遺余力要把自身利益和俄烏沖突的政治解決進行捆綁,且是以美國利益優先的方式來推進談判。所以我想接下來如果美國不對它自身的角色、目標進行反思,不能進行重大調整的話,有可能今后美國仍然會成為俄烏沖突政治解決中的一個最大變量和不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