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中東之旅證明,敘利亞已經成為了美國的“勢力范圍”,伊朗領導的“抵抗之弧”被截為兩段。為了換取美國解除經濟制裁,伊朗準備下血本,考慮永久放棄核武器。
5月14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核心顧問沙姆哈尼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拋出了伊朗核談判的“終極條件”。
沙姆哈尼稱,伊朗承諾永不制造核武器,銷毀所有高濃縮鈾庫存,將鈾濃縮限制在民用級別,并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全程監督,以換取美國立即解除所有經濟制裁。
這一表態被外界視為伊朗近年來的最大讓步。沙姆哈尼強調,若條件滿足,伊朗將“立即簽署協議”,并稱這是哈梅內伊核心圈層“最明確的公開聲明”。
可以說,伊朗的這一表態,讓各方都相當震驚。根據外媒披露,目前,伊朗已積累豐度達60%的濃縮鈾,接近90%的武器級門檻。據國際原子能機構評估,伊朗的庫存足以制造至少6枚核彈。
需要指出的是,就在沙姆哈尼發聲幾小時前,特朗普在沙特投資論壇上,對伊朗發出了“胡蘿卜加大棒”的信號。
特朗普一方面拋出“橄欖枝”稱愿達成協議,另一方面威脅若伊朗拒絕,將“令其石油出口歸零,重演破產危機”。
美國的談判條件更為苛刻,要求伊朗徹底拆除納坦茲、福爾道等關鍵核設施,并永久終止鈾濃縮項目。伊朗外長阿拉格齊雖表示“鈾濃縮權不容妥協”,但也暗示可能在規模或持續時間上調整以建立互信。
正當人們認為,伊朗準備低頭妥協時,一則頗為有趣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沙姆哈尼正試圖離間美國和以色列,他在采訪中直言,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正通過華盛頓的游說渠道破壞談判,主張軍事打擊伊朗核設施。
伊朗方面認為,若美國擺脫內塔尼亞胡影響,協議簽署將水到渠成。當前,美以關系已現裂痕。兩名美國官員及中東外交官透露,特朗普與內塔尼亞胡在應對伊朗的戰略上分歧加劇,特朗普傾向外交解決,而內塔尼亞胡堅持武力威懾。
這一矛盾在特朗普的中東行程中暴露無遺,特朗普選擇繞過以色列訪問沙特和卡塔爾,重點推進與海灣國家的能源合作,甚至討論如何緩解加沙人道危機,被以色列視為“冷落盟友”。
盡管特朗普本人否認這一切,但他的行程軌跡不會騙人。在美以本身存在隔閡的情況下,伊朗巧妙利用美以矛盾,將協議達成與否與“美國是否擺脫以色列影響”掛鉤,既能分化西方陣營,又為能為談判爭取一定的籌碼。
對于伊朗而言,解除制裁意味著每年釋放至少500億美元的石油出口收入,緩解伊朗的經濟困境。不過,伊朗正試圖讓美國在以色列和伊朗之間“二選一”,這使得特朗普政府答應伊朗條件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總的來看,美伊不太可能打破持續40多年的敵對關系,就算特朗普對伊朗松口,美國后續的總統,也大概率會讓美伊關系重回谷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