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農歷四月十八,老輩人說這天能看夏天旱澇。民間管這天叫祈嗣日,也是泰山奶奶誕辰,不少人去祭拜祈福。
可對咱種地的來說,更在意“是旱是澇,就看四月十八”這句老話。
這話啥意思?
就是說今兒天氣能兆接下來雨水多少。
要是晴天,老輩人講伏天可能干旱,河里水都得少。像“四月十八晴,伏天河干涸”“四月十八晴,五月無云天”,都是這意思。
北方這會兒小麥正灌漿,晴天利于光合作用,能攢麥粒重量。但天旱也怕干熱風,影響灌漿,對產量有隱患。
要是下雨呢,農諺說“四月十八雨淋淋,四十五天黃梅雨”,南方可能陰雨多。陰雨多了,小麥容易受澇,低洼地塊得防積水。“四月十八云推磨,十個垸子九個破”,說的就是雨多可能沖毀田堤。
咱農民種地,靠天吃飯的道理忘不了,可也得看實際情況。今年氣象預報說,北方今兒多是晴天,南方陰雨為主。
老輩人傳下的農諺,是多年經驗總結,有參考價值。但各地氣候不同,像南方梅雨和北方干旱情況不一樣。就說小麥灌漿,有的地方盼雨解旱,有的地方怕雨成澇。
這農諺的局限也得知道,不能全信,還得結合現代天氣預報。
比如北方晴天多,雖說光照好,可該澆水就得趕緊澆。南方陰雨多,得提前挖溝排水,別讓莊稼泡水里。
種地是個細活兒,老經驗和新技術都得用上。您說現在科技這么發達,農諺還有沒有用?有人覺得老輩人智慧厲害,有人覺得氣候變了不準了。
其實兩邊都有道理,取個中間,參考著來最穩妥。就拿今兒來說,晴天的地方別大意,旱情苗頭得盯著。
下雨的地方別慌神,排水防澇的事兒早準備。農業生產,最怕的就是旱澇急轉,提前防范才是王道。咱農民一年到頭忙乎,就盼著收成好,天氣順。
老話說“人算不如天算”,可咱也得主動算,提前算。您那兒今兒是晴是雨?
老一輩還傳著哪些關于這天的說法?歡迎留言說說,大家交流交流種地的經驗。
最后提醒,農諺是傳統文化,信不信在個人,科學種田更可靠。具體的天氣影響,還得看當地實際情況,別一概而論。
關注天氣變化,及時調整農事,比啥都強。
記得常來看看,咱一起嘮嘮三農天氣那些事兒。以上說法供參考,具體生產還得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