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認知里,校園愛情往往充滿著純真與美好,然而,北大 “牟林翰案” 卻如同一記重錘,無情地擊碎了這種美好的幻想,將一段充滿虐待與傷害的扭曲關系暴露在公眾視野之下。
天之驕子的相遇
故事的主人公牟林翰,是北京大學 2015 級行政管理專業的本科生,在校期間,他可謂是風云人物。擔任過北京大學學生會副主席、校團委文體部副部長、院學生會外聯部長等諸多重要職位,還曾被評為 2015 - 2016 年度北京大學三好學生,并且成功入選北京大學 2019 年擬錄取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公示名單。
其家庭背景也頗為優越,父親牟毅曾任中國進出口銀行山東分行行長。
而被害人陳某某(化名包麗),同樣優秀,她是北京大學法學院 2016 級的學生,在北大學生會擔任文藝部部長。兩人因學生會的工作而相識,彼時,牟林翰作為分管文藝部的副主席,與包麗屬于上下級關系。
在頻繁的工作接觸中,他們逐漸熟悉起來,之后,包麗在競選學生會副主席時,兩人的關系更進一步,發展成為了戀人。
這段戀情在最初,或許和許多校園情侶一樣,有著甜蜜與浪漫的開端,旁人看來,也是一對郎才女貌、令人艷羨的組合,卻未曾料到,這段感情最終走向了一條黑暗且令人痛心的不歸路。
甜蜜戀情背后的陰霾
2018 年 8 月,牟林翰與包麗正式確立戀愛關系,從那之后,他們開始了同居生活。起初,一切似乎都很美好,但自 2019 年 1 月起,事情發生了急劇的轉變。
牟林翰開始糾結于包麗的過往性經歷,這個心結讓他的態度發生了 180 度大轉彎。他仿佛變了一個人,多次逼問包麗性經歷的細節,一旦包麗有所回避或者回答不能令他滿意,便會引發激烈的爭吵。
在兩人的聊天記錄中,充斥著大量不堪入目的言語暴力。牟林翰嫌棄包麗不是處女,用各種惡毒的語言辱罵她,諸如 “你不是一個好女孩,簡直太臟了,看到你就惡心” 之類的話語頻繁出現。
不僅如此,他還向包麗提出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違背公序良俗的要求。他逼迫包麗拍裸照,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羞辱她;要求包麗在身上紋 “我是牟林翰的狗”,以此來滿足自己病態的控制欲;甚至提出讓包麗先懷孕再流產,并留下病歷單,以及做絕育手術等極端且殘忍的要求。
面對牟林翰的種種過分行為,包麗并非沒有反抗過。她曾多次提出分手,試圖擺脫這段充滿痛苦與折磨的感情。
然而,牟林翰卻以自殺相威脅,一次次地讓包麗心軟,最終未能成功分手。在這段感情中,包麗逐漸失去了自我,陷入了深深的痛苦與絕望之中,精神狀態也變得越來越差。
悲劇的一步步逼近
在牟林翰長時間、高頻次、持續性的辱罵和精神折磨下,包麗的心理防線逐漸崩潰,開始出現極端行為。
2019 年 6 月 13 日,在與牟林翰的又一次激烈爭吵后,包麗陷入了極度的痛苦與絕望之中,她選擇了割腕自殘,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痛苦。然而,即便如此,牟林翰并沒有停止對她的折磨,依舊不斷地糾纏她。
8 月 30 日,悲劇再次上演。包麗在與牟林翰爭吵后,吞食藥物企圖自殺。這次,牟林翰將她送至醫院,醫院緊急采取了洗胃等救治措施,并且下發了病危病重通知書。然而,這一系列的事件并沒有讓牟林翰有所收斂,他對包麗的精神虐待仍在繼續。
2019 年 10 月 9 日中午,包麗與牟林翰再次發生激烈爭吵。這一次,包麗徹底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她獨自外出,入住某公館房間后,服用網購的藥物自殺。
當日 16 時 19 分至 22 時 30 分,牟林翰在發現包麗失聯后,才開始通過多種方式聯系、尋找她,直到 22 時 55 分,才將包麗送至醫院救治。但此時,一切都已經太晚了。經過長時間的搶救,2020 年 4 月 11 日,包麗經救治無效死亡。
經鑒定,包麗符合口服藥物中毒導致呼吸循環衰竭死亡。一個年輕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在一段充滿虐待的感情中消逝了,留給家人和社會的,是無盡的悲痛與反思。
法律的裁決與爭議
包麗的離世,讓她的家人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在整理包麗的遺物時,其母親發現了她與牟林翰的聊天記錄,這些記錄中的內容讓包麗母親震驚且憤怒不已。
她無法想象自己的女兒在這段感情中遭受了如此非人的折磨,于是,她毅然決定將證據交給相關部門,希望法律能夠還女兒一個公道。
2020 年 6 月 9 日,牟林翰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經過漫長的調查與審理過程,2023 年 6 月 15 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對被告人牟林翰涉嫌犯虐待罪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一案依法公開宣判。
法院經審理認為,牟林翰符合虐待罪中的犯罪主體要件。牟林翰與包麗不但主觀上有共同生活的意愿,而且從見家長的時點、雙方家長的言行、共同居住的地點、頻次、時長以及雙方經濟往來支出的情況可以反映出,客觀上二人已具備了較為穩定的共同生活事實,且精神上相互依賴,經濟上相互幫助,二人的婚前同居關系應認定為虐待罪中的家庭成員關系。
從辱罵的言語內容、辱罵行為發生的頻次、時長、持續性以及所造成的后果而言,被告人牟林翰對被害人的辱罵行為已經構成虐待罪中的虐待行為,且達到了情節惡劣的程度。
在被害人精神狀態不斷惡化,不斷出現極端行為并最終自殺的進程中,被告人牟林翰反復實施的高頻次、長時間、持續性辱罵行為是制造包麗自殺風險并不斷強化、升高風險的決定性因素,因此與被害人的自殺身亡這一危害后果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最終,法院以虐待罪判處被告人牟林翰有期徒刑三年二個月,同時判決被告人牟林翰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蔡某某(被害人之母)各項經濟損失共計人民幣 73 萬余元。
然而,一審宣判后,雙方均提起了上訴。包麗母親認為判罰太輕,她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女兒,無論怎樣的判決都無法挽回女兒的生命,她希望能夠為女兒爭取到更公正的結果。
而牟林翰的母親則稱兒子無辜,她難以接受自己的兒子被認定為有罪并受到刑罰。2023 年 7 月 25 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牟林翰虐待刑事附帶民事上訴一案公開宣判,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這起案件至此在法律程序上落下帷幕,但它所引發的社會討論卻從未停止。
案件背后的社會思考
這起案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廣泛的關注和強烈的社會反響,不僅僅是因為它發生在備受矚目的北大校園,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在親密關系中普遍存在卻又常常被忽視的精神虐待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像牟林翰和包麗這樣的案例或許并非個例,許多人在戀愛關系中可能也正在遭受著不同形式的精神折磨,卻因為種種原因選擇了默默忍受。
從這起案件中,我們也應該反思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在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治教育方面的不足。我們需要讓年輕人明白,健康的戀愛關系應該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和關愛的基礎之上,任何形式的控制和虐待都是不可取的。
同時,當在戀愛關系中遭遇精神虐待等問題時,受害者要有勇氣尋求幫助,及時止損,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而對于旁觀者來說,當發現身邊有人可能正在遭受類似的痛苦時,也應該伸出援手,給予關心和支持,或者幫助其尋求專業機構和法律的幫助。
北大 “牟林翰案” 已然成為一個警示,提醒著我們要時刻關注親密關系中的精神健康問題,讓法律的陽光能夠照進每一個角落,杜絕此類悲劇的再次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