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25年“書香海淀 閱享青春“
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之一的
“2025做書圖書市集·北京”來啦
“做書圖書市集”
走進位于華熙LIVE·五棵松的北京時代美術館
除30余場選題風格各異的展覽外
更有豐富的文化沙龍活動
帶來思想的盛宴!
據了解,本次市集共有16場沙龍活動位于北京時代美術館沙龍活動區,1場沙龍活動位于方所北京店。
掃碼預約活動
點擊購票
2025做書圖書市集·北京
2025.05.15(周四)-18(周日)
讀者開放日 11:00—18:00
地址:
北京時代美術館
海淀區復興路69號華熙LIVE·五棵松
(正文開始)
我為什么總感到不快樂
《一只蝸牛如何去死》新書分享會
主辦方:廣東人民出版社·樂府文化
時間:5月18日(周日) 12:30-13:30
嘉賓:污士奇
污士奇,愛畫畫的人,漫畫繪本作者。繪本作品有《一只蝸牛如何去死》,漫畫作品有《阿瓜與阿達》,文字作品有《兩個普通女人的十年通信》(與仙人球愛水合著)。現居北京。
活動介紹
《一只蝸牛如何去死》新書上市。走進一只蝸牛對死亡的思考和想象,與它一同追尋存在的意義。每一個人,都是宏大宇宙中的微小存在,如同一只蝸牛,爬不快,也打不過,物質也不夠那么富足,生活沒有那么美滿,時常嚷嚷著“毀滅吧世界”卻依然在遇到點滴幸福時覺得“暖暖的,回溫了”。
《一只蝸牛如何去死》通過回應靈魂深處的黑暗面,找到了生命中最堅實的內在光核——縱然微小如蝸牛,但我們,都真正地存在著、爬行著、綻放著。當你在翻閱圖書心中感到“回溫”時,你心中的那只蝸牛也便再次擁有了翻越山海的能量和勇氣。
留意遠處的微光
馬華作家林雪虹談寫作與日常
主辦方:迦梨計劃
時間:5月18日(周日) 14:00-15:00
嘉賓:林雪虹、陳韻
林雪虹,馬來西亞人,自2005年起旅居中國,現居天津。曾在《星洲日報》《南洋商報》《北京晚報》《南方周末》及《聯經思想空間》寫專欄。曾獲第十五屆花蹤文學獎小說評審獎。她在2023年入選第三期“水手計劃”(單向街基金會發起的文學藝術公益活動)。已出版《別處的月光》(Archipelago Studio) 和《林門鄭氏》(有人出版社),后者的簡體中文版也將今年于中國出版。
活動介紹
出生于馬來西亞雪蘭莪的林雪虹在天津留學,2005年起旅居中國,當過家教、咖啡館侍應生、翻譯和中文教師。同時,她也持續寫作。這次講座將圍繞她在馬來西亞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別處的月光》展開,里面收錄了她跨越八年時光所寫的五十一篇關于中國生活的散文,是作者的日常生活和所見所想。
神秘檔案、微觀敘事、城市色彩
獨立藝術書店選書策略
主辦方: 番斗書店
時間:5月18日(周日) 15:30-16:30
嘉賓:闕云瑤、翁阿婷
翁阿婷:視覺藝術創作者,專注策展與書籍印刷和裝幀設計,國美本科,芝加哥藝術學院碩士。
闕云瑤:跨學科從業者,參與寫作與美術館策展項目,復旦本科,芝加哥藝術學院碩士。
活動介紹
番斗書店近期于沈陽開設了首家線下空間,專注于經營原裝進口藝術書籍,聚焦視覺藝術與文化領域。我們特別關注海外的小批量精品出版社,致力于推介以視覺藝術為媒介、深度描繪地域文化與當代藝術實踐的藝術家與出版項目。
我們將介紹番斗書店獨特的選書策略,簡要領讀部分書籍,并分享我們正在關注的有趣出版社,包括但不限于:Atelier Editions(美國)、Centre Centre(英國)、Four Corners Books(英國)、青幻舍(日本)等。歡迎各位到現場,與番斗書店的負責人們共同交流小眾進口書籍、視覺藝術、世界各地文化。
“書籍”作為一種藝術
《藝術家書》創刊
主辦方:清華大學出版社·水木文社
時間:5月18日(周日) 17:00-18:00
嘉賓:張立紅
張?紅:清華?學出版社主任
活動介紹
《藝術家書》藝術家書新銳藝術MOOK知名藝術家徐冰主編何為藝術家書?一本書帶你了解這個靈動、豐富的現代藝術領域《天書》《地書》《我的真文字》作者藝術家徐冰主編從手作書到Mook.書中書的絕妙封面設計掉落心趴觸感不可思議之美。
15位來自國內外藝術家書創作領域,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等高校的藝術家、專家學者聯袂撰寫。200余幅珍貴插圖,呈現國內外藝術家書發展歷史與趨勢,集結藝術家書相關理論文獻。
通過專論、翻譯和訪談形式對藝術家書概念進行分析與介紹,藝術家書與青年文化及當代藝術之關系、中國文化與藝術家書之關系與前景、藝術教育中的藝術家書,跟蹤展覽活動、收藏等相關資訊。
總督之死:
曾國藩與近代中國的疊變
《夾縫中的總督》圖書分享會
主辦方:后浪·汗青堂
時間:5月18日(周日) 15:00-17:00
地點:方所北京店
嘉賓:鞠海
鞠海,廈門大學中國史碩士畢業,曾任新西蘭惠林頓維多利亞大學孔子學院漢語教師志愿者、中國海關博物館藏品管理員等職。
活動介紹
《夾縫中的總督》一書中,作者利用“私領域”史料里較少被使用的情感史、生活史、心靈史資料,對曾國藩的生活細節和情緒波動進行了豐富的特寫,充分挖掘其高光時刻背后的至暗人生體驗。
曾國藩一生宦海,半生戎馬,歷經險境,看慣親朋故友的生生死死,自己也多次面臨生死情景,每一次的感受不一樣,每一個生死局前后的心境也發生著巨大變化。在宏大的歷史下,個體的生死大多被忽略,但關鍵人物面臨的生死局卻與歷史走向密切相連。曾國藩的生死瞬間,或許也正是清朝的存亡關頭。
還有一天!
北京時代美術館
等你來!
記者:郭思岐
編輯:李祎喬
推薦 · 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