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里夫人民的民族解放戰爭
1912年3月底,摩洛哥淪為法國的"保護國",同年12月27日,法國同西班牙簽訂條約,規定摩洛哥北部地區為西班牙管轄,但在名義上仍為"保護國"領土。該地區的重要港口丹吉爾成為"共管"的城市。當摩洛哥成為列強的"保護國"、"保護地"時,摩洛哥北部的里夫山區卻沒被殖民主義者所征服。里夫人是摩洛哥柏柏爾人中強大的支系之一,酷愛自由,英勇善戰。廣大的里夫山區礦藏豐富。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西班牙和法國企圖通過殖民戰爭征服里夫人,統治整個摩洛哥。
1919年7月,西班牙占領西部杰巴拉部落居住區后,開始向內地推進。1920年秋,西班牙軍對里夫人的騷擾開始加劇。1921年初,西班牙軍2.4萬人向里夫山區逼進,占領了一些領土。6月1日,里夫諸部落中強大的貝尼.烏里亞格勒部落酋長阿卜德.凱里姆聯合各部落,開始了反侵略戰爭,大勝西班牙侵略軍,殲敵約1.5萬,繳獲大批軍械和物資,解放了5000平方公里的國土。8月,再次打敗西班牙侵略軍,在斗爭中進一步促進了里夫各部落的聯合。
1921年9月,凱里姆召集12個部落的首腦舉行會議,根據他的建議決定成立民族政府,并在會上選出國民會議的代表。9月19日國民會議開幕,宣布獨立的里夫國家成立,成立了以凱里姆為首的民族政府。會議通過了作為建國綱領的方案《民族誓約》,主要內容是不承認有損于摩洛哥主權的各項不平等條約;西班牙侵略軍必須撤出里夫地區,承認里夫國家完全獨立;西班牙應賠償給里夫人民所造成的損失;成立立憲共和政府,在平等條件下同各大國建立友好關系。
里夫國家成立后,進行了有利于加強中央行政統一,加強反侵略力量的改革。里夫人民的初步勝利,使西班牙、法國殖民當局驚恐萬分,他們勾結起來聯合向里夫人民發起進攻,挑起野蠻的殖民戰爭。
1924年5月,法軍侵占了里夫主要的糧食產地烏愛爾加河谷地。凱里姆曾同法軍談判,希望用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但法軍的傲慢無理使談判破裂,里夫人民于1925年4月開始反擊,很快收復了失地,同時向法軍統治中心非斯及重要戰略據點塔扎挺進,收復了60多個據點,使法軍受到沉重打擊,法國在摩洛哥的統治出現了嚴重的危機。7月9日,法國議會通過了增撥在摩洛哥的軍費1.8億法郎的特別法案,派增援部隊赴摩洛哥作戰。同月,法國同西班牙決定聯合作戰,達成了兩國共同封鎖里夫的協議。法國、西班牙聯軍共達30萬人,法占區部落的輔助部隊有10萬人,聯軍裝備了坦克、大炮和飛機等先進武器。法國、西班牙殖民軍在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的同時,加緊在里夫軍隊內部進行分化瓦解工作,一些部落上層分子被收買,一些部落首領為名利所誘惑,脅迫群眾向殖民當局投降。里夫軍隊人數不足7萬人,而且后勤給養匱乏,武器彈藥不足,這就使里夫軍隊的境況更加惡劣,戰斗力受到嚴重削弱。
法國、西班牙聯軍的大舉進犯,使里夫軍隊寡不敵眾。里夫軍隊被迫退卻,侵略軍陸續占領了大片土地。10月,西班牙海軍陸戰隊占領了里夫國家首都阿杰迪爾,法軍重新占領了烏愛爾加河谷地。法、西發動的殖民戰爭受到本國人民及其他國家人民的一致譴責。法國工人階級舉行了示威游行和政治罷工。阿拉伯伊斯蘭國家把領導反帝斗爭的凱里姆看成是摩洛哥主權國家的真正代表,共產國際發表呼吁書,號召世界各國人民支援摩洛哥人民的正義斗爭。在本國人民反對殖民戰爭的浪潮不斷高漲,和世界各國人民輿論的強大壓力下,法國和西班牙在1926年初作出和平姿態,提出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問題。4月至5月,在靠近阿爾及利亞邊界的烏季達舉行了談判。法、西兩國在談判中提出解決里夫國家武袋,里夫國家應歸摩洛哥蘇丹統治等要求,被拒絕。5月6日,法、西宣布停止談判,次日向里夫軍隊發起新的攻勢。里夫軍隊被分割包圍,仍奮力應戰,最后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失守最高軍事指揮部所在地塔爾吉斯特,凱里姆被迫投降,里夫國家最終被法、西聯軍絞殺。
里夫人民的斗爭雖然失敗了,但沉重地打擊了法國和西班牙的殖民統治,為摩洛哥各族人民的反帝斗爭樹立了光輝的榜樣,鼓舞摩洛哥人民在今后的反帝斗爭中更加勇敢地戰斗。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