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民晚報讀者接待室,73歲的許泉根捧出手寫的回憶錄,扉頁夾著1974年在云南勐捧農場他和好兄弟何根正的合影。
當年,突發急性黃疸型肝炎的何根正眼睛“黃得像流油”,被宣判“只剩兩個禮拜可以活了”。生死時刻,上海赴云南醫療隊一位李醫生以醫者仁心收下病人,一場驚心動魄的中西醫結合救治讓他轉危為安。
這對好兄弟向“新民幫儂忙”發出求助,期盼能在51年后的今天幫他們找到李醫生,對其當面說一聲“謝謝”。
許泉根寫的回憶錄。陳浩攝
夏夜發病 身子發軟眼睛蠟黃
1969年,何根正和許泉根從上海來到云南省勐臘縣曼賀南村傣族寨地區興修水利,從此結識,成為好兄弟。1974年他們開始在勐捧農場五分場的生產建設兵團種植橡膠。
8月的一個晚上,夏夜的風裹著涼意滲入草房。許泉根蓋著被子,何根正卻抱怨起來:怎么這么熱呀,熱得睡不著!他一夜沒睡好,整個晚上熱得直出汗,人軟得一點力氣也沒有。第二天,何根正更加睡不好,出汗不停。許泉根嚇了一跳:何根正的眼睛“黃得像流油”!
許泉根突然被觸動了一根心弦。他聽其他小伙伴提起過,最近上海赴云南醫療隊和慰問團剛到勐捧農場。
醫療隊駐扎在場部,有10公里之遙。許泉根和另一位小伙伴張偉忠攙著何根正,沿山路繞道而行,借傣族人的獨木舟擺渡過大河,慢慢走到勐捧公路一個岔路口。“當時才走出一個起步距離,我已經‘軟’得挪不開步。”何根正告訴記者,他們在路口等了許久,終于等到并攔下一輛拖拉機。
拖拉機上站滿了人。許泉根央求駕駛員,希望能給“重病號”搭個便車。駕駛員被說得心軟了。于是許泉根和小伙伴托住何根正的大腿,硬是將他推“塞”了上去。
1971年,許泉根攝于曼賀南
遇好醫生 幾經周折終于住院
何根正跟著拖拉機走了,許泉根和張偉忠兩人則繼續急速趕路。
兩人擦著汗,又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過了一座平橋后,他們發現碎石渣子路旁,何根正靠在一棵樹休息,手里拎著什么東西,閉著眼睛,顯得疲憊無力。
兩人怔住了,以為他被拖拉機上的人趕下了車,但何根正說出的是一個讓人悲傷的事實:“看過醫生了,不要去了,沒用的,配了一斤葡萄糖,沒有救了。”
許泉根語塞,但他絕不能讓好兄弟“等死”。于是,他奔到場部,一排排草房還在搭建中,一位上海赴云南醫療隊的中年女醫生正在為剛才的接診病例而傷心:“想想真心痛,伊(何根正)最多只有兩個禮拜可以活了。”
這位姓李的醫生繼續輕聲告訴許泉根,她想收何根正住院,可這里的病房只有一間大通間,傳染病患者是不能住進來的。她想給他開兩斤葡萄糖,最后審批核發只有一斤。
許泉根與何根正的兄弟情誼感動了李醫生,她悄悄給許泉根支招:“上海來的慰問團正好到了,急性肝炎來勢洶洶,要死人的,你快去反映反映,看能不能給他創造一些治療條件。”
許泉根馬上找到了慰問團。在副團長沈先生的出面下,經大力協商,場部領導終于想出一個折中的辦法:“明天有兩間用作招待所的屋頂可以蓋好,安排先住下看病好不好?”第二天,何根正總算是可以“住院”了。
1973年,何根正(個高者)許泉根攝于西雙版納
捧回草藥 中西醫治療現奇跡
在滿屋散發著茅草清香的新病房里,李醫生和幾位專家根據何根正的病情,制定了詳細的搶救治療方案。除了主治的李醫生,許泉根還記得當時還有一位醫生姓趙,也很認真負責。
幾天后,何根正的精神有了起色,胃口大增,想吃肉了。“病號飯還算不錯,每一頓蔬菜里都夾著幾片肉,但他不過癮。有一次,他還想吃橘子。”許泉根回憶。
但表面的好轉,實則是危險的迫近。幾天后,李醫生找到許泉根,無奈地說:“該用的藥最大劑量都用上了,小伙子可能沖不過去了,就在這幾天了。我代表院方不得不通知你,準備后事吧。”
許泉根撲通一聲,雙腿一軟跪地。“小伙子,起來吧,只要還有一絲希望,我們就會盡力的,但我們也要做好最壞的打算。這幾天的‘好轉’,是最危險的回光返照。病人有什么要求,想見親人的面也行,快幫他準備吧。”李醫生說。
此時此刻,許泉根突然想起有一位隊友時某的準岳父是當地哈尼族支系僾尼人的民間醫生,他會有什么祖傳秘方嗎?能不能試一試?
許泉根心急如焚,一陣狂奔,懇請在當地一起“生產建設”的表弟黃正同和隊友連夜上山,翻山越嶺幾十里山路,尋找土方。第二天,許泉根就把“最后再試一試中草藥”的事情向李醫生說了,征詢她的看法。李醫生表示自己不精通中醫,但中西醫結合沒有多大的沖突,可以嘗試。
太陽下山前,黃正同一瘸一拐地終于下山了,由于走得急、穿著拖鞋,連什么時候踢翻了腳趾甲都不知道。他帶來了僾尼人民間醫生的一包中草藥,還有一包用干芭蕉葉包著似蠶豆大小、深褐色的東西。
中西醫結合治療創造了奇跡!也或許是處在生死邊緣的何根正有這么多“貴人”相助命不該絕,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慢慢地,何根正眼睛的黃疸消失得無影無蹤。
2013年,何根正(最一)許泉根(右一)以及當年的親密戰友重返勐捧農場
恩人難尋 期待當面道一聲謝
73歲的何根正告訴記者,他的奇跡生還,離不開好友許泉根的鍥而不舍,四處奔波求醫,更離不開李醫生的不放棄,抓住了搶救時間,最終更愿意努力一試,幫他改寫了命運。
病后第二年(1975年),何根正“病退”回到上海。他告訴記者,多年后,自己曾托人到靜安區中心醫院尋找救命醫生,但因信息過于簡單,多次尋找無果。
許泉根則在1979年才回到上海,為生活忙碌奔波。退休后,許泉根萌發了將那段知青經歷寫成回憶錄的念頭。回憶錄寫得斷斷續續,手寫裝訂而成,有一篇詳細描述了好友何根正大難不死的經歷。
許泉根寫的回憶錄
他告訴記者,隨著寫作的進行,過往的那一幕幕再現眼前,對恩人醫生的感激之情一日比一日強烈。“我們曾求助醫院,但醫院工作人員反饋,因年代久遠,檔案無法找到,而且可能已歸檔到他處。”
考慮到李醫生51年前40多歲,如果健在,現在也應該有90多歲。兩人甚至至今都不知道李醫生的全名。“阿拉真的很希望很希望再看到伊。”這對好兄弟的眼神里充滿了期待。
讀者如有相關線索,或撥打新民晚報新聞熱線962555,或通過“新民幫儂忙”微信公眾號和今日頭條號及時提供信息。“新民幫儂忙”將繼續為老人尋恩。
原標題:《“眼睛黃得像流油,只能活兩個禮拜!”51年后尋恩:救命的上海醫生你在哪?》
欄目編輯:李曉明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陳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