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8月的一天,新四軍2師13團在安徽六合的桂子山上緊張布防,準備進行伏擊日軍。團長饒守坤揮動手槍,指揮戰士們對敵人開火。就在開火的瞬間,他心中一驚,不禁脫口而出:“壞了,情報出錯了!”
8月15日,新四軍13團正在安徽天長進行集訓時,突然接到了一個來自內部臥底的情報:駐守在八百橋的日軍小隊和偽軍中隊計劃趁秋收之際前往四合墩一帶搶奪糧食。根據情報,敵人預計第二天出發。
當時正值豐收季節,稻谷金黃,農民們喜氣洋洋,但敵人卻看到了其中的利益,打算通過搶糧掠奪來補充自己的資源,完全無視民眾的痛苦。饒守坤出生貧寒,從小就生活在困苦中,深知糧食對于農民的意義。作為一名人民軍隊的指揮官,他下定決心不讓敵人的陰謀得逞。
接到情報后,饒守坤立即向旅長成鈞報告,并得到批準,決定由13團執行這次伏擊任務。成鈞旅長和政委趙啟民經過商議后,支持了饒守坤的計劃。很快,饒守坤便帶領部隊趕往了六合的桂子山。
桂子山地勢險要,適合伏擊,敵人必然會從這里經過。饒守坤也派遣偵察部隊前往敵人的據點附近偵查敵情,并做好必要的誘敵準備。至于從天長到四合墩的距離,雖然看似遙遠,但兩地距離相對較近,不到50公里,即使是慢行軍,十小時便足以到達。
等到部隊在桂子山陣地布防完畢,大家焦急地等著敵人出現。然而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直到快接近中午,連敵人偽軍的影子也沒見到。副團長陳宗勝臉上露出擔憂,低聲問饒守坤:“團長,難道情報出錯了,敵人不來了?”
饒守坤堅信情報的準確性,他答道:“不會的,老陳已經潛伏敵人內部五年,送來的情報從未有過錯。”正在這時,偵察員急匆匆趕來報告,稱偵察隊在天亮時分遭遇了敵軍的先頭部隊,并與其發生交火。敵軍正在向桂子山逼近。
此時,敵人終于出現在了視野中,饒守坤一聲令下,戰士們便迅速開火。剛開始的交火看似順利,但很快,饒守坤察覺到了異常,敵人的兵力似乎遠遠超過了情報所透露的規模。饒守坤迅速登上較高的山頭,用望遠鏡觀察敵情。望遠鏡下的敵人數量讓他不禁倒吸一口涼氣——竟然有七八百人!
原來,情報中所說的敵人只有一百多號人,而實際上,敵人不僅兵力遠超預期,甚至還帶來了重武器。這意味著,敵人可能已經察覺到埋伏的存在,或者準備利用搶糧的計劃來引誘我方進行一場殲滅戰。面對強大的敵人,伏擊戰的形勢愈加嚴峻。
考慮到撤離陣地已不可能,饒守坤迅速做出決策,與副團長和參謀長商議后,決定堅守陣地并進行反擊。他立即指示2營和4連占領桂子山對面和北面的高地,而1營則從敵人正面進行突襲,將敵人分割包圍。盡管敵人占有重武器和兵力優勢,但我方憑借高地的有利地形展開了激烈的抵抗。
下午時分,敵軍再次發動猛烈進攻,但我方始終頑強抵抗。就在敵人攻勢強烈時,通信員帶來好消息,援兵終于到達了戰場,增援部隊的到來極大鼓舞了士氣,敵人再次被擊退。
隨著戰斗的推進,新四軍面臨著彈藥不足的困境,尤其是在陣地戰中,這種消耗戰讓戰士們倍感壓力。盡管如此,連長依舊鼓勵大家要忍耐,等待敵人接近再進行致命打擊。然而,隨著敵人持續進攻,4連的彈藥終于告罄,連長命令戰士們“拼刺刀”,自己也帶頭沖入敵群。
在白熱化的戰斗中,盡管日軍指揮官試圖通過嚴厲的督戰隊壓迫部隊前進,但士氣低落的敵人已經失去斗志,轉而退卻。下午5點左右,敵人甚至使用了毒氣彈,場面瞬間陷入混亂,黃煙彌漫,許多戰士倒在了陣地上。就在此時,新四軍的援軍及時趕到,為戰斗帶來了轉機。
援兵的到來讓敵人感到恐懼,戰斗逐漸進入尾聲。隨著夜幕降臨,敵人最終選擇了撤退,桂子山的戰斗也結束了。經過十多個小時的激烈戰斗,新四軍成功擊退了敵人,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副團長陳宗勝等人英勇犧牲。然而,這場戰斗也為新四軍贏得了巨大的聲譽,沉重打擊了敵人的士氣。
桂子山戰斗雖然是一場勝利,但它也提醒我們,抗戰的道路充滿了犧牲與艱辛,不可能每一場戰斗都如此完美。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新四軍憑借堅定的信念和果敢的行動,展現了人民軍隊的英勇與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